健康时报记者 杨 月
进入4月,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相继发布2017年年报。作为医药上市公司千亿市值中的“双子星”,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常被拿来对比。
2017年,恒瑞医药其营业收入达到138.36亿元,同比增长24.72%。而复星医药185.33亿元,同比增长26.69%,恒瑞医药的总体营收虽然落后,市值却遥遥领先。根据红刊财经报道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复星医药市值约1110亿,为恒瑞医药市值(约2000亿)的一半左右。
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恒瑞一直牢牢紧握新药研发。恒瑞医药2017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2.7%左右,同比增长48.53%。在已公布年报的制药公司中遥遥领先(百济神州2.7亿美元,中国生物制药15.95亿,复星医药15.29亿元)。
恒瑞医药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造影剂产品销售额较去年增44.85%,位列国内该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手术麻醉产品同比增长19.71%。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公司两个创新药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上市,其中创新药阿帕替尼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注射用 SHR-A1403、SHR-9146、SHR-1316注射液、SHR-8554注射液、SHR-1314注射液等产品获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
根据复星的年报可看出,其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疗诊断。药品制造与研发的营业收入131.9亿元,而复星一系列的收购行动功不可没。
在药品制造与研发领域中,复星先后完成对 Gland Pharma及Tridem Pharma的股权收购,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2017 年第四季度,Gland Pharma5个仿制药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在向Sandoz Inc.购买产品包中,涉及的制剂产品中约有90%为美国市场目前在售的仿制药品种。
在医疗服务领域,复星已经初步形成的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业务的战略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复星控股了包括禅城医院、恒生医院、钟吾医院、温州老年病医院、广济医院、济民医院及珠海延年等。而这些控股医疗机构2017年营收达到20.8亿。在医疗器械板块,最为知名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备及耗材等。
有业内专家分析,这一结果系二者的战略定位不同所致,恒瑞医药是内生增长模式,专注于药品的研发,而复星医药则是外延并购与内生性增长整合式发展,但善于并购。
从年报中可以计算出,恒瑞医药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制药工业,而复星医药投资收益占比较高。虽然最终收获的都是利润,但通常认为,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所贡献的利润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因此市场给了恒瑞医药更高的市盈率。也就是说,市场更看好恒瑞医药的未来潜力。
由于两者在发展定位上不同,所以在产业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实际上,就是一个走专业化道路,而另一个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①恒瑞医药2017年年报
②复星医药2017年年报
③雪球网:《恒瑞公布2017年业绩:营收138亿,17.6亿研发费用撑起2500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