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门
7年污染治理难题待解
排放的臭气熏得附近居民夏天不敢开窗、严重超标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河、固体废渣简单焚烧后不再管理……除了产品质量不合格连年被责令召回、频涉行贿案件之外,哈药集团废气、废水和废渣违规排放问题,也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健康时报记者发现,黑龙江环保厅最新公布2015~2017年连续三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在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三类名单中,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均被列入。
2011年,央视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废气排放等问题。黑龙江省多位政协委员也曾就此联名提案,指出哈药总厂有害气体硫化氢气体超标高达1150倍,氨气超标20倍,均严重超过国家恶臭气体排放标准,长期吸入可能导致隐性过敏,头晕、恶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症状,附近居民不堪重负。
对此,黑龙江环境保护厅发布“关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排污情况的报告”,指出哈药总厂异味污染问题确实已存在多年,哈尔滨市政府已决定对哈药总厂实施异地搬迁,远离居民居住区,并实施升级改造。
时任哈药总厂厂长的吴志军向公众致歉,然而,哈药集团总厂“真诚”道歉之后,环境污染之路却并未就此打住。
2015年6月,世界环境日前夕,黑龙江省发布环境违法企业黑榜,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无奈之下,被迫限产。
因6号锅炉未安装脱销设施,在2015年一季度国控污染监测中,烟尘、二氧化硫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2倍、0.4倍和0.9倍排放。环境保护部门对其违法行为处以5万元罚款,并对其采取限制生产的措施。
2016年11月,哈药集团总厂又“上榜”了。环境保护部公布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涉嫌超标企业名单中,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又因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位列其中。
广告门
违规广告广受批评
大手笔广告投入、“狂轰滥炸”式营销宣传……被医药界称为“哈药模式”的营销手法,为哈药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创下销售辉煌同时,也使其频触法律底线。
哈药股份财报显示,2010年哈药股份广告费用3.66亿元,2011年增长到4.14亿元,增幅超过其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10年来哈药集团登上10余次违法黑榜。
2012年,哈药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点名通报批评。哈药集团旗下黑龙江同泰药业生产药品“痛风舒片”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而其广告却宣称“一般服用半个月左右,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血尿酸降低;服用一周期,痛风根源被彻底铲除”。广告宣传超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含有利用患者名义作证明和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
济南市为哈药集团投放违法广告重灾区,仅2011年~2012年就被济南市食药监管局通报五次。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处方药品“五海瘿瘤丸”未经审批擅自发布,3次被济南食药监管局提出警告并被撤销广告批号。
此外,哈药集团世一堂生产药品曾因违法广告被暂停销售。2010年7月,江苏省食药监局发通知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微达康颗粒,涉嫌未经审批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任意扩大产品适应症范围、绝对化夸大药品疗效、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2009年8月,国家药监局曝光哈药五海瘿瘤丸等严重违法药品广告,其厂家又是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2008年12月,山西发布暂停销售违法广告药品名单,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五海瘿瘤丸现身黑榜。同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对16种药品采取了暂停销售的处罚,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五海瘿瘤丸再次被暂停销售。
业绩门
主业萎靡增长模式受困
巨额广告投入为哈药集团带来巨大收益,但随着广告、控费、环保等政策加严,近年“哈药模式”效果已不再理想。2017年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百强名单,哈药集团退至第36名。
据哈药集团网站介绍,其主营涵盖抗生素、非处方药及保健品、传统与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动物疫苗及医药商业六大业务板块。2015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品种达63个,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品种达16个。
不过,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哈药集团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度财报说明,受国内抗生素限用政策、环保限产、医保控费及药品招标等因素影响,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保健品,以及细分的抗感染、心脑血管和抗肿瘤产品销售收入较同期均呈现下滑的状态。
2017年财报显示,其保健品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38.73%,化学原料药比上年下降34.06%。截至2017年报告期末,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7亿元,同比降低48.36%。
此外,陷入传销门也对哈药集团是致命一击。2018年2月,新京报曝光4家药企卷入传销风波,又牵扯出6年前哈药集团的传销危机。2012年,哈尔滨工商局调查认为,哈药股份分公司哈药黑龙江销售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哈药健康产业共同实施的经营行为涉嫌违反《直销管理条例》,导致退货退款损失2.8亿元,直接导致原有的直销业务终止。
多重困局之下,哈药集团也在积极寻找新出路。近日,哈药股份发布公告称,已与全球最大健康营养产品零售商GNC(健安喜)签署投资协议,投资近3亿美元持有GNC40%股份,同时将和GNC组建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销售GNC产品。
不过,GNC能否为哈药集团注入新活力尚是未知数。近年,由于GNC持续亏损,最近两年更是资不抵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GNC的长期债务已经达到了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