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13日> 总第1497期 > 10 > 新闻内容
为啥老人爱“神神叨叨”?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李渊柏 刘美辰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3日  查看次数:  
     爸妈年纪大了之后,似乎突然“神神叨叨”起来了——“这个不能吃”“那个日子不好”,从饮食偏好,到房屋风水,从结婚算黄道吉日,甚至听信“养生大师”……人到晚年,似乎更易陷入感觉陷阱。

  人真的越老越迷信么?

  想要摆脱

  孤独的渴望

  人老了,一方面,确实会导致老年人思维习惯上的改变,如更多地采取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与迷信又存在正相关。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离退休的老年人可能与原来熟悉的人群联系减少,出现一定程度上个人与社会的分离。

  这种脱离状态本身就很容易给老年人带来孤独感。而一些“神神叨叨”活动可能会为老人提供一些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退休后,老人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很多老年人会感受到一部分意义感的丧失,这时他们对于寄托的寻求就会变得更多,迷信的心理也更容易出现。

  根据剥夺理论,人在应对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利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紧张时,可能会产生超自然信念的对策,即从迷信心理中获得一定的社会心理支持。

  如果设身处地思考自己步入老年之后会怎么样的话,不难意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够给予老年人更多的肯定与社会支持,尽可能减轻他们退休后的脱离感和丧失感,那么,老年人的迷信心理就可能得到改善,从而更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度过晚年。

  “神神叨叨”

  可能是种病

  尽管大多数“神神叨叨”的老人都是有自主意识的,有所克制的,但还是有些老人的“迷信”带着些许病态。因此,子女也要一定要留意,如果老人总是不自觉地出现超自然的生理表现,比如神鬼附体、情绪暴躁、自言自语等情况,家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研究显示,超自然信念与癔病、精神分裂、躁狂往往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些心理障碍可能是促进迷信行为的因素之一,也可能是迷信行为造成的后果之一。

  虽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超自然信念(迷信)都与心理障碍有关,但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衰老和部分器官的病变,以及社会脱离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相比于青年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患上各类心理障碍,进而也会促进他们的迷信行为。

  有些“神叨”

  别太较真

  有些子女在面对“迷信”的父母时,态度时常会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三下五除二,“赶尽杀绝”,认为老人信奉什么都是错的,愚蠢的;另外一种是听之任之,事不关己,这两种观念都是要不得的。

  作为子女,不妨经常回家,多多陪伴,看望老人。如果看到或听到家中老人一些不健康的迷信行为,比如生病了不去看医生不吃药,而依赖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迷信方法等,一定要耐心地、态度温和地劝止,千万不要言辞激烈地指责或者嘲讽,这样不仅不会让老人“就此罢手”,还会损害老人和子女间的关系,让老人因为情感上处于孤立,从而更加愿意投向宗教的怀抱,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健康的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不要因为跟自己的信仰不一致否定老年人的信仰,要尊重老年人的信仰。同时,也要鼓励老年人多结交朋友,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