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02日> 总第1495期 > 20 > 新闻内容
老人就医隐忧不少
北京市朝阳区官庄 曾凤霞(化名)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  
  北京市朝阳区官庄  曾凤霞(化名)
我是北京市一位非常普通的退休老人,平时不爱管闲事、也不爱论人长短。但是当我看完3月20日健康时报24版的《请位护工真糟心》文章后,几乎是出自“本能”地给健康时报打了电话。我觉得文章反映的问题不仅真实而且重要,还可能很普遍,它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位被高价护工所累的患者。我今年83岁,从2016年开始,因为摔跤去了好几次医院,每次都需要住院甚至手术。我做过一次脊柱手术、两次骨折手术,今年初,又做了一次髋关节置换术。
伤筋动骨一百天。接二连三的骨科手术和康复,必须得有人陪护。但我的子女孙辈外地的外地、工作的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请护工是必须的了。我去的是北京最有名的三甲医院之一,却也没有院内护工,医院只说可以提供护工公司,一天200元,还要管饭。如此就算只有工作日请护工照顾,每个月也要6000元。
我是北京医保,本来医保报销的比例挺大、挺好的,对看病、手术没有感到什么负担。但自从请了护工,压力一下子就来了。但是这份支出思来想去又避免不了,真是令人无奈!我特别理解《请位护工真糟心》文章作者的愤慨,也特别认同他对护工收费涨价的合理性的质疑。现在凡是商品都有物价部门把关,凡是工作都有劳动法、平均工资标准,谁能给护工的工资标准把把关?
此外,我在医院治疗时还存在这么一个“小插曲”:因为我做的都是骨科手术,都需要输血,但是每次医院都告诉我医院血液储备不足,让我自己想办法通过“互助献血”的方法寻找血源。而自己寻找血源也并不难,因为经常会有“血头”到病房里发小卡片,提供可以献血的青年男性。虽然800ml就要大几千,但是好歹能够进行手术、完成治疗,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我和很多患者都选了这种方法。
但是也是在健康时报上,我看到了《多地叫停互助献血》的新闻(3月1日健康时报14版),不由为今后的治疗发愁:虽然国家的政策是好意,要打击非法交易。但是没有了互助献血,如果医院也没有血液储备,我们今后的手术用血从哪里来呢?
健康时报记者张赫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