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02日> 总第1495期 > 10 > 新闻内容
给爸妈列一份愿望清单
李颖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  
  巴黎吃早饭,香港吃午餐,长城飙摩托,跳伞,赛车,开飞机……电影《遗愿清单》中,两个垂死老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列了一份遗愿清单,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最后的生命。
电影的恣意、潇洒,反射到现实——反观我们垂垂老矣的父母又有哪些心愿,如何帮他们列一份和自身生理健康状态吻合的愿望清单,这似乎更为实际。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建议,只要平时在爸妈身边多陪伴、关注、认同、参与,自然能帮他们列好这份无形的心愿清单,让晚年不留遗憾!
陪伴:陪伴中发现爸妈小心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再好的愿望清单,没有子女的陪伴,对老人而言,快乐中都带着苦涩与空虚。
“在保证老人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子女要学会鼓励老人去做一些事情。”杨萍秘书长举例说,时间允许的话,每周或每天尽量陪父母出去走走,多打打电话,与父母多交流,如能有共同的运动、爱好更好。
在陪伴的过程中也更易发现父母的小愿望,例如,诉说自己的旅游期望,或者是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等。杨萍说,“其实父母的愿望并不像艺术作品中的那么复杂,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获得满足”。
关注:年龄不同,爸妈心愿大不同
通过多年从事老年心理方面的工作,和老人接触的过程中,杨萍发现老年人的晚年心愿是分年龄段的。“60岁左右的老人,因为年轻时候‘一没钱,二没闲’,所以对旅游充满期望;70到80岁的老人,因为年轻时候忙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在传统意识里,更希望儿孙绕膝、几世同堂,会希望被子女需要。”
平时与老人的聊天中杨萍秘书长发现,每位老人对于社交都有不同的需求,“朋友不分年龄段,年轻时候相聚的机会多,随着年龄增长,见面频率会逐渐降低。”子女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积极鼓励父母出门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认同:你的认同让爸妈很受用
家人的认同是提高老人幸福感的直接途径。“通常而言,认同感高的老人身心更健康、生活品质也更高。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老人来说,大有裨益。”
事实上,很多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常常会怀旧。“正常情况下,老人的怀旧,都是对年轻时候的认同感,对自我成就的肯定,相比当下的无用感,两者会形成一种落差感”,杨萍秘书长提议,子女要努力让老人“老有所用”,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当子女在遇到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跟父母讨论一下,主动让他们帮你出谋划策,发挥他们的功用,要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参与:你的参与让心愿更完满
正如《遗愿清单》电影中所说:生而为人,最终都将走向死亡,重要的是你将以何种方式度过这一生。父母年轻时候为了我们,牺牲了很多,做子女在能力范围之内,可尽量满足父母的愿望。
“子女在父母的愿望中要学会扮演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杨萍建议,时间充裕和父母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子女要多陪父母旅游,去一些他们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地方;如果父母身体状况不理想,不用去特别远的地方,野外郊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些子女过于“孝顺”,会让父母做一些他们不太想做的事情。杨萍告诫,“在父母的愿望中,子女不能做主导者。”只有不断的鼓励父母并参与其中,才能让他们更加舒心,过上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李颖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