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工心脏也能用磁悬浮技术了!这一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人工心脏目前已救3人。
磁悬浮人工心脏全称叫“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以磁悬浮无接触轴承为特点,体积小巧,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
这一技术最大特点是“磁悬浮技术能够让人工心脏的轴承在无接触的空中旋转”,有效避免了第一代搏动血流装置的体积过大问题、第二代轴流装置因相互接触造成对血细胞的碾压,出现的血栓问题,可从根本上解决创口感染难题,极大提高泵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对血液成分的破坏,明显减少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
2017年6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病房一名46岁、体重99公斤的心衰患者,正是在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临床应用了“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成功延缓生命,这是中国首例。
该心衰患者因体重过大,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心脏移植供体,已应用体外心肺循环辅助装置支持了14天,生命危在旦夕。最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为该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以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帮助患者输送血液,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
人工心脏,俗称“血泵”,在心衰患者自己的心脏几乎不工作时,人工心脏依靠“泵”的工作原理,植入患者体内可利用机械动力输送血压,全部或部分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延续患者生命。
在中国,由于产品制造的技术难度和手术操作的难度,人工心脏临床应用一直处于落后阶段。目前中国有心衰患者约1000万人,但因心脏供体有限,作为目前心衰治疗的最佳方法“心脏移植”,我国每年手术量仅300例左右,一些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的过程中就迎来了死亡。
而国产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空白,也更为广大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了希望。
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可通过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提供短期心脏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而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该产品可供长期替代,让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由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于2017年6月完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要求的6例存活60天大动物报备实验,产品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并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快通道”。
目前,人工心脏在中国难以普及,很大一个原因是“高昂售价”,国外一套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价格近百万元人民币,令国内患者望“泵”兴叹。而国产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利用中国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优势,将人工心脏的价格降低,将成为我国心衰患者的重大福音。
目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应用该项治疗的首例患者已带着人工心脏出院回归正常生活8个多月。此后,又有两位情况类似的患者以相同形式接受植入治疗,均恢复良好。其中一位患者在植入人工心脏后第192天等到合适供体,进行了心脏移植术。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开启心衰治疗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