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30日> 总第1494期 > 19 > 新闻内容
银杏叶的药学问
健康时报记者 杨丽萍 齐 钰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30日  查看次数:  

  孙载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药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银杏口服液标准制定者。在了解到金纳多银杏注射液,而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来自于银杏,注射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老年痴呆症、脑损伤后遗症、脑血栓等疾病疗效显著后,1997年研发了银杏口服液。

  每到银杏叶

  飘落的季节,

  总能看到

  不少老年人

  手提着塑料袋,

  弯腰四处寻找

  散落在

  街角各处的白果,

  之后拿回家

  或是泡水或是熬粥,

  以求保护心脑健康。

  对此,

  研究了一辈子银杏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的

  孙载明教授,

  多少有点无奈,

  摇摇头告诉记者:

  “银杏全身都是宝,

  要说药用价值

  更多是在银杏叶上。”

  活动背景:近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瑞草世家承办的“健康中国·心脑健康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健康行”在北京召开,

  众多医学大家就银杏提取物在心脑健康产业的应用展开了研讨。

  被德国人开发和应用

  银杏在我国入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银杏的药用价值,但银杏叶的现代开发与应用却是从德国开始的。

  德国人对银杏叶的痴迷和研究,也让孙载明教授很受启发。“60年代,德国人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含有降低胆固醇的药用成分,在冠心病治疗上有一定效果,专门搞了一个药厂,一年赚600万美金。我是80年代到德国考察,去这个厂子参观,发现他们没有原料,银杏叶都是从中国以很便宜的价格收购后运过去、提取,之后再以超几百倍的高价卖回中国。”

  如果中国也有这样的技术,依托于中国银杏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近70%的丰富资源,会给患者节省用药成本。而且,在中国,有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药物的需求量从来不小。还没有离开德国,孙载明教授心里就暗暗发誓:德国人能做到的提取技术,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提取物广泛用于临床

  孙载明教授回国后就开始对银杏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药用成分黄酮和银杏内酯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活化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增强免疫功能,药用价值很大。

  “中医在预防、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病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一部分高血脂症、高血压,中医都可以找到应对之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提及,“用一些现代科学的方法提取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非常重要,如鸦片当中提取吗啡、水杨酸中提取阿司匹林、屠呦呦的青蒿素、银杏中的银杏叶提取物……这方面例子很多,目前在中药的开发和提取方面,我们做得远远还不够。”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医生开出的药不管是针剂还是片剂,绝大部分都有银杏提取物。孙载明教授介绍,从中医上来讲,银杏叶提取物有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而从西医上来说,银杏提取物中含有的黄酮类、内酯类化合物,有抗凝、降压、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这些功用都是被临床试验所证明的。

  “心血管病治疗可以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西医治疗针对的是某个器官或是某种疾病,而我们现在倡导的大健康,强调的是整体生活质量,在这一点上,中医更有优势”,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永健强调。

  银杏提取物良莠不齐

  会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秘书长于志斌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银杏提取物年市场销售额达到60亿美元,而我国年市场销售额仅有8~9亿美元,只占15%左右。

  据于志斌透露,造成这样的差距主要是银杏提取物市场的良莠不齐及与国际标准的不统一。

  同时,在银杏物提取中,银杏酸含有毒性,我国药典中规定银杏提取物的银杏酸不超过百万分之十,避免毒性对用药者的伤害。一直到孙载明教授发明的“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含量降低到百万分之一,远远超过欧美标准。

  该项专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银杏提取物的安全性。“做药物的,必须坚持的产品底线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行业的标准,提高产品安全性,也是我们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孙载明教授在采访中强调,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研究的关键和良心。

  此外,北京瑞草世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思南也表示,瑞草世家将联合孙载明实验室、陈可冀院士科研团队以及其他专业的医疗院校,牵头落地银杏国家科技项目,全力投入到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当中。

  据了解,公司计划在2023年前研发出3~5款在临床上有显著效果的产品,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让中国银杏提取物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