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27日> 总第1493期 > 04 > 新闻内容
食物里的化学故事
健康时报记者 任 璇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7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任 璇

  生活中,我们烤面包的时候有很诱人的香味,红烧肉红亮的色泽,切开的苹果放一会儿就开始变黑……

  每天,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就发生在我们的厨房中。

  美拉德反应:

  食物化妆师

  自述:我是食物“化妆师”,负责为食物创造诱人的色泽,以及宜人可口的风味。只要食物中有“羰基(比如,糖中就有羰基)”和“氨基(存在于肉类、面粉、牛奶等的蛋白质中)”,通过加热、煮、烤等方式,我就能大展身手,产生棕黑色物质,为食物添色,还不忘给食物加点香气。

  解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举例,我们在制作烤面包时,一个白面团放进烤箱里,经过烤制后变为了外表棕黄色且充满浓郁香气的面包;大家熟知的烤鸭,黄白色的鸭子最后变成金黄可口的烤鸭,一部分原因就是鸭身涂抹的糖稀和鸭肉表层蛋白质经炉中高温,产生诱人的棕黄色和扑鼻的肉香,这都是美拉德反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而且在烹制肉时,也有这个反应的发生。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范俊峰说,比如做红烧鱼、糖醋肉时加入白糖,不仅能够提味,还能上色。不过,遗憾的是,美拉德也有“使坏”的时候,比如炸油条时,美拉德反应也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动物实验表明其有致癌性。一般随着油条油炸时间的延长,丙烯酰胺含量会逐渐增高,因此炸油条时间要尽量短。

  焦糖化反应:

  巧手涂色师

  自述:我是巧手“涂色师”,主要负责制造焦糖色素,还能产生焦甜香风味。简单总结,就是我能把糖脱水变成褐色物质,为食物增香增色。

  解读:“炒糖色”就是很常见的焦糖化反应,范俊峰副教授解释,做红烧肉先把白砂糖放入锅中炒成棕黄色,然后加入肉块煸炒,肉块的颜色就会慢慢变为黄棕色。若想让肉色浅一些,让炒糖色的时间短一些。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可乐、酱油、醋、酱料中通常都会添加焦糖色素,就是为了让颜色看起来更加的鲜亮有光泽。有时候啤酒里也会加入焦糖色素,让啤酒的颜色看起来更吸引人。

 

  酶促褐变:破坏画师

  自述:我是一位破坏画师,我最喜欢的就是破坏水果蔬菜,尤其是鲜切的,我会让它们的色泽变暗,而且营养价值也会降低。只要食物中有酚类、抗坏血酸、酶,还有氧气,我就可以大展身手。

  解读:切开的苹果,本来是黄白色的,但是在空气中放久了就变了颜色;沙拉里生菜的切口处,时间稍微长一点,会有褐色的颜色出现;土豆切片后放一会,颜色不再鲜亮,出现褐色。

  范俊峰副教授说,这些都是酶促褐变,在果蔬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土豆、苹果、梨、香蕉受到机械损伤时,更易发生。但也不是所有水果蔬菜都会发生酶促褐变,比如柠檬、橘子、西瓜等,因为它们不含多酚氧化酶。

  酶促褐变会让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下降,果蔬里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当发生酶促褐变后,这些酚类就转化为了醌类。

  因此,生活中应该避免果蔬“酶促褐变”的出现。比如,蔬菜最好整菜保鲜,甚至可以连着根一起保鲜,减少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切好的土豆,可以用热水漂烫一下,让酶钝化或者失活,这种反应就弱了;或者把切开的苹果、土豆泡在维C水、盐水或者柠檬酸溶液中,暂时隔绝一下氧气,可减慢变色速度。

 

  油脂氧化:破坏大王

  自述:我是一位油脂“破坏大王”,你常吃的食用油就是我的破坏对象之一。只要有氧气、水、光、热、微生物,我就出现啦,破坏油脂的营养价值,让食用油充满哈喇味,破坏油中的维生素,严重的还能产生致癌物质。

  解读:范志红副教授表示,炒菜用的食用油,放太久就会变味;油炸东西次数太多,油会变得发黏,这就包含着油脂的氧化。

  而且,光照会促进油脂氧化,褐色、深绿色的瓶子,和透明白瓶子相比,能延缓油脂氧化变质的速度。买一大桶油然后每天打开盖子倒油也会加速油脂氧化,因为这样做容易使氧气跑进去。

  此外,油脂氧化变质是一个链反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把新鲜油脂放在旧油罐中,那么新鲜油也会较快地劣变。

  因此,一瓶打开的油,最好在一两个月内吃完。

  如果觉得吃油的速度比较慢,最好买小瓶装的食用油,或者使用小油杯和小油瓶盛放,过几天从大油桶中取一次油,并定期更换和清洗小油杯和小油瓶。并且最好存放在黑暗阴凉的地方,如柜子里,尽量避免光照,并且盖严盖子,严防空气和水分进入。

  蛋白起泡:

  食物按摩师

  自述:我是个“爱吹泡泡的孩子”,你吃到的蛋糕疏松多孔,而且有弹性和韧性,这就是我的功劳。蛋清中的蛋白质就是我“吹泡泡”的原料,通过搅打蛋清产生“蛋白泡”,然后在烤蛋糕的时候,这些“蛋白泡”受热膨胀,就有了疏松多孔的蛋糕。

  解读:松软的面包、棉花糖、蛋奶酥等,这些都是蛋白气泡的结果。要想有气泡作用,选对食物很重要,蛋清就是很好的起泡剂。

  范志红副教授提醒,做蛋糕打蛋白泡时,最好选新鲜的鸡蛋,取蛋白(去掉蛋黄,否则影响气泡),这样蛋白的黏性好,易于打发起泡。煮荷包蛋时,若火力控制不好,蛋白易起泡,煮之前在水里提前放半勺香油,可消泡沫,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糖类会抑制蛋白质起泡,但可提高蛋白质泡沫的稳定性。因此在蛋白搅打呈现粗泡沫时加入白糖,既不降低蛋白的起泡性,而且还可使蛋白泡沫更稳定。

  淀粉糊化:

  口感驯化师

  自述:我喜欢吸水,通过加热让米变成黏糊糊的粥,不仅为食物添加了口感,也增加了风味,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我的“老对头”——淀粉老化,则会让软乎乎的馒头和米饭变得硬邦邦,不仅不好吃,反而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解读:用大米煮粥时,水是不黏的,大米也没法被我们消化,但煮粥之后,水就变黏了,且煮熟后的大米也能够被人消化,这就是淀粉糊化。此外,勾芡、煮饭、煮饺子、煮面等,都和糊化有关。

  范志红副教授说,淀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而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就会重新聚拢,发生黏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化回生”。

  因此食物要尽量在温热时吃,凉了之后淀粉老化,体弱的人就更不易消化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