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26日> 总第1478期 > 14 > 新闻内容
这些生物新技术中国领先
健康时报记者 叶正兴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6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近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共同主办,桐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在浙江桐庐揭晓。  

        人工智能

  加持中医目诊

  看眼睛就能诊疾病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所领导的博奥生物集团公司通过传统中医眼象分析理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了全球首个白睛无影成像智能分析系统,独有的光学成像技术具有极高的保真度,利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语音及图像处理技术,能使受检者自动采集影像并构建眼象特征分析数据库。

  “白睛,就是黑眼球外的眼白部分,这里17个不同区域对应人体14个不同脏腑,是望目诊病的中医基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奥生物集团副总裁邢婉丽教授介绍,人眼突出白睛表面有丘、结、泡,也有不突出白睛表面的点、斑、条等特征,只需要每只眼睛拍5张照片,就能自动识别并建模,分析出脏腑气血阴阳的寒热虚实,比如黄色斑块、丘状突起等,自动生成眼象健康评估报告。  

        PD-1肿瘤治疗又有新突破

  双特异性抗体1+1>2

  由中山康方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AK104,将两个抗体靶点组合到一个药物,目前已获得海外临床试验许可,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进入临床研究的PD-1/CTLA-4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

  “多靶点联合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未来的趋势,双特异性抗体效果将超过PD-1单独用药的疗效。”康方生物副总裁、首席执行官张鹏博士介绍,目前AK104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一期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客观反应率从单独用PD-1药物的31%提高到了53%。

  中国抗体药物2020年市场预计达到300亿元。2017年9月,AK104通过澳洲临床试验批件,在澳大利亚四家医院7例患者中启动I期临床试验,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该药物2017年7月在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预计在2021年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准备报批上市。康方生物是由国家千人计划夏瑜博士领军的四位海归博士专家创立,目前已完成4亿元融资,在研的29个药物都是一类新药,2015年12月新药AK-107以2亿美元转让给默沙东。

  高度近视大部分是基因病

  父亲生育晚,孩子近视多

  2017年4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刊发金子兵教授所在的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研究成果,他们结合过去十年积累的全球最大的眼科生物样本,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随着父亲生育年龄增加,子代新生突变概率增加,同时发现了一个明确的致病基因BSG,它的突变使眼轴变长,最终导致近视的发生。

  父母生育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新发基因突变的高度近视。金子兵教授表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认可了这一种新的研究散发近视疾病的方法,此次研究,不仅发现了新致病基因,后续也证明了BSG基因的致病性,明确了治疗的靶组织,为下一步治疗高度近视奠定了关键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