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9日> 总第1473期 > 01 > 新闻内容
医生多点执业还需政策细化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李爱勤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  

  如今很多人期待医生能多点执业,这似乎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便捷之路,果真如此吗?

  其实“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都来自国外,而且是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医院就像剧院,灯光、舞美、音效和后勤保障人员由剧院供养,医生有如演员,游走在各个剧院,有演出的时候就登台唱戏。与中国的医生不同,美国医生绝大多数属于社会人,没有所谓的人事关系,并不受制于某个医院。

  美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先要在社区家庭医生那里看(除非患者购买了PPO这类私人医疗保险),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向上转诊。但是,美国的医院并不像我们以床位规模划分等级,而是以专科来体现特长,也就没有逐级转诊的流程,他们往往是转诊到具有专科特长的医院去。从这一点看,美国的医疗转诊不能算分级诊疗,更确切地说是“精准推荐治疗”。

  从美国医疗回看中国医疗,我们的多点执业正跃跃欲试,依照我们目前逐级转诊的分级诊疗流程,即从社区医院往二级医院再转三级医院,能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吗?

  这首先要看医院的规模。超级医院越来越多,虹吸效应越来越严重。虹吸下级医院的优秀医生,虹吸本该属于下级医院的普通病人。从住院和门诊病人的疾病谱来看,大量收治下级医院的病人以维持自身的运转,容易打乱分级诊疗的运转节奏,即使医院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也会演变成医院派出的“市场拓展员”。

  其次要看医院技术。我们的医院等级并不是专科技术划分的,而是床位越多等级可能越高。以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为例,其学科多有五十个以上,在这些学科中能有三分之一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就很不错了,并不是越大的医院其专科就越强。

  最后看医生的身份。我们的医生都是隶属于某个医院,并不具备社会人特质,其利益难免要与隶属的医院纠缠在一起。医生培养是医院“资助”,个人名望是医院平台赐予的,职称职务是医院聘任的,五险一金是医院缴纳的……如果在多点执业中遇到转诊,能不转到自己原始的执业医院吗?

  中国医疗有独特性,我们拥有的国家精神和承载的责任,是任何欧美国家都无法企及的。但就医疗改革系统优化而言,实行多点执业还有体制机制的障碍需要突破,推进分级诊疗也需遏制大医院肆意扩张。现阶段,分级诊疗还需加入专病治疗的引导,转诊必须讲究精准化。解决好这些问题,才不会让“医生多点执业”只是看上去很美。作者系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