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2日> 总第1471期 > 23 > 新闻内容
八成人工晶体被 国外品牌垄断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2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日前,莎普爱思眼药水受到专业人士质疑引发广泛关注,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为,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不过,目前我国人工晶体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
国产和进口晶体差价20倍
“进口的晶体基本上都是折叠的,也被称为软式晶体。相比之下,国产的硬式晶体质量和稳定性上都很差。”谈起国产人工晶体的现状,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李朝辉直言不讳。
人工晶体是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是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最重要材料,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患者浑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可以使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
人工晶体大致可分为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人工晶体需要在眼部切开6毫米以上切口植入,手术时间长、视力恢复慢、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痛苦大,而软式人工晶体只需2毫米的手术切口植入,整个手术过程5至10分钟,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视力,无需麻醉和缝合。
硬式晶体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被淘汰,而在国内,还有一部分患者正在使用,软式晶体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据观研天下发布的《中国人工晶体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仅美国爱尔康(诺华旗下)、眼力健(雅培旗下)和博士伦三家公司就垄断全球人工晶体八成以上市场份额。而包括珠海艾格等在内的国产厂商,都以生产硬性人工晶体为主。
进口强势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是价格昂贵。李朝辉主任表示,普通的国产晶体价格在100多元左右,而进口的最便宜也要2000多元,价格悬殊20倍。如果再装一些多功能晶体,最高价格能到两三万。同时,产品参数依据的是欧美人的眼睛特征,用在中国人身上,可能会因为设计和构造引起误差。
新型国产晶体不比进口的差
“作为一个眼科大夫,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研制出自己的人工晶体呢?”李朝辉主任说,近年国家开始重视扶持人工晶体研发项目,已有四家人工晶体企业在做研发。
2016年11月,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了爱博诺德公司的人工晶状体注册,该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该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自主创新研发出软式人工晶体的公司。
李朝辉主任说,新型的国产人工晶体在质量上已经完全能达到进口水平,在某些参数上,甚至优于进口产品。中国自己生产出来的晶体,更适合中国人的眼睛。
国产晶体价格上更有优势。以爱博诺德第一代软式人工晶体为例,同一档次的进口产品价格在4000元左右,国产的价格不超过3000元。
不过,目前患者普遍对国产晶体的接受度不高。患者对国产晶体不信任,是因为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国产晶体的质量不如国外,事实上以前也确实如此。不过现在,医生和患者的观念都应该转变了,李朝辉主任说。
人工晶体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国产晶状体质量在逐渐提升,但目前能研发和生产可折叠晶状体的国内企业还太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平表示,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
据他介绍,人工晶状体最早使用的材料是PMMA,用它制造出来的是不能折叠的硬式晶状体。之后出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原材料主要为丙烯酸酯,是种高分子材料,但这种材料国内不能制造,且加工晶状体的设备也全部是进口的。现在,进口的人工晶状体除了可折叠外,还逐渐具备多种功能,比如解决散光、多焦点等问题,这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崔红平主任认为,我国应该重视对人工晶状体基础材料的科学研究。随着白内障患病人数、手术量的逐年快速增加,对手术中必须使用的人工晶状体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约500万人,每年进行约200万台白内障手术,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年白内障手术量将达到400万台。
人工晶体的市场潜力巨大,需要更多的国产企业加入进来,彻底打破人工晶体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李朝辉主任认为,这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国家在晶体研发加大投入。研发企业也应加强与医生沟通,多了解临床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同时,患者的观念也要转变。
“现在,我的门诊中接受国产晶体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李朝辉主任说。医生推荐使用国产晶体的前提,一定是国内能生产出高端的、质量过硬的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