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2月19日> 总第1467期 > 10 > 新闻内容
关节该换就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王 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9日  查看次数:  
  “晚几年再做吧,省点钱!”
在门诊看诊,常会遇到一些重度骨关节炎的老人,七八十岁,路都走不了,无论是影像学上还是症状上,都达到了关节置换的指证,但老人家就是不想做——怕花钱,想拖几年再说。看似现在省钱了,其实后续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花费更加大。
关节该换还得换,重度膝关节炎的老人拖不起。
不做手术,花费一点儿没省
很多老人家选择不做手术,吃药打针、针灸理疗,什么都尝试,短期内看似花费不多,但从长期来看,这些费用积累逐步增多,三五年内花费也得有个好几万,而且经不住有些保健品或者保健器械商忽悠,一次性就买几千上万,那花费真不得了。
关键问题在于,疾病并没有得到良好处理,仍在进展(这是骨关节炎疾病本身规律),在长期的服药过程中,肝肾等内脏遭受的药物毒性侵害不小,常听闻很多人吃什么“XXX胶囊”把肝脏和肾脏吃坏的事,得不偿失。
最终,疾病没有治疗,钱花出去了,停药后仍旧很痛,还是要去做手术,又花费了一笔。
再等几年,风险大了,效果差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选择性手术,手术风险和术后疗效也不尽相同,选择什么时间进行手术呢?
不少患者可能会认为这个主要是由患者自身对疼痛的耐受性、手术意愿性及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患者,她们来到医院打算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膝关节病变已非常严重,不能正常行走很多年了。往往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要能晚一点做手术就能多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这样非但不会减轻膝关节炎的治疗支出,而且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这时全身身体情况也是每况愈下,手术风险大大增加,而且长期的口服激素类药物及关节的运动障碍已造成了明显的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软组织失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人工膝关节手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大量软骨破坏及软骨下骨硬化坏死将造成骨量丢失,假体固定困难,这时必须取自体骨植入或用人工楔形垫片来填充坏死骨缺失部分。这将加重患者医疗支出及痛苦。单多用一个楔形垫片,就可能要多支付近两万元的医疗费用。
当然最严重的还不是经济方面的额外支出,而是长期的关节畸形,运动障碍导致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失衡,术后很容易发生膝关节不稳的情况。这会造成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大打折扣,恢复复时间也将延长。
换关节有个“临界点”,看3点!
那什么时候才是换关节的“临界点”呢?
这里有3个评价指标:首先是膝关节间隙已经出现了明显狭窄;第二、关节疼痛严重;第三口服药物治疗已经无效的情况。
对于这部分患者,如果具备以上的明确的膝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同时中度到重度的保守治疗对膝关节疼痛无效,且出现明显的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那么在您的身体还能更好的耐受手术的时候,当您还较“年轻”时候就应该到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这样手术后关节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性更大,享受健康幸福的时间也就越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