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2月15日> 总第1466期 > 01 > 新闻内容
有一种暖,叫平凡里的敬业!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商 旸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数:  

  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800多名学生集体“请愿”,挽留即将退休的宿管阿姨徐根娣。

  在孩子们眼里,徐阿姨很神,她能叫出整栋宿舍楼里全部学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女朋友是谁都知道。哪个学生遇上了难事儿,她也会尽心地去帮。学校返聘了徐阿姨继续工作。

  徐阿姨的故事,让人联想起了香港大学的“三嫂”,那位“普普通通、在大学堂煮饭”的婆婆。几十年里她都守候到凌晨,给错过晚饭的学生准备夜宵。为把红豆沙里的大西米煮软,她会在灶台前站两个多小时;为让马豆糕“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上1个小时,期间不停地搅拌。“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这是几十届港大学生共同的心声。82岁时,三嫂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基层员工。在颁奖词中,港大称赞她是“学校之宝”。

  在徐阿姨和三嫂的经历中,找不到惊天动地的剧情,但我们还是愿意奉上最诚挚的敬意。她们让我们看到,平凡的工作如果竭尽心力,可以在人心上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记。其实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有这样让人暖心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上质朴无华,兢兢业业、力求极致。

  还记得那位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营业员张秉贵吗?为了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他反复研究售货的各个环节,钻研改进售货技巧,练就一套绝活。

  还记得那位用棉签吃饭的外科医生周建波吗?为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保证手术的精确度,两年多他一直坚持把棉签当筷子用,还用针线缝葡萄皮。

  还记得那位能快速排除设备故障的港口技工胡耀华吗?26年钻研在维修一线,拥有“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差距,手一摸就知道是几丝”的本领。

  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惟有从业者在职业品质、专业精神上的分殊。没有万众瞩目的华彩,在日常行业里的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反而显得更加纯粹。一个心灵要打动另一个心灵,没有比认真到极致的工作态度,更能让“琐碎”褪尽冗余,尽显温暖。

  如今,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对敬业者的尊崇,正是对劳动的敬仰,对创造的肯定。没有人们在各自领域里的反复打磨、时刻修正,就不可能造就美好的生活。人人都追求专心如一、臻于至善的敬业态度,能帮助社会治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短视病,赋予时代最康健、良善的品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