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孙宝国,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仅有的四位院士之一,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
食品添加剂不好?我可以躲开呀!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么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你是躲不开食品添加剂的,而且也没必要躲开。
当心:连油盐酱醋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很多人说食品添加剂是随着近代食品工业发展起来的,其实不是。应该说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我们就一直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大约有六千年历史了。
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酿酒用酵母中的转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用酶制剂。中国人喜欢吃豆腐,用来点豆腐的卤水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我们食品添加剂22类当中的一类,属于食品凝固剂,中国人已经吃了2100多年。
还有日常的油盐酱醋。以前家里放的炒菜油,过几个月以后就有哈喇味,而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油里边加了抗氧化剂,防止油被氧化变质。盐也同样,以前的盐易结块,而现在因为里边加了抗结剂,即使夏天天气再潮也不易结块。此外酱油和醋一样会加防腐剂。
很多人说我自己在家做面包,不买外边的,总没有食品添加剂了吧?可烤面包用的泡打粉是膨松剂,也是食品添加剂的其中一种。所以不说一些加工食品,就光是家里厨房这些简单常用的调味品中都含食品添加剂,你还敢说你能躲得开吗?!
闹心: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这么多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个黑锅还真不该让食品添加剂背。
有些人把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其他添加剂有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尽人皆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混凝土添加剂、塑料添加剂和涂料添加剂。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非食用物质,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虽然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只有确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经过我国政府批准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甚至国标GB2760-2014明确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放心: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有毒吗?”答案也许令你失望,从毒理学角度讲很多食品添加剂确实有毒,而且有些有剧毒。
还拿豆腐来说,中国人有吃豆腐中毒的吗?没有!但是卤水(里边的氯化镁相当于食品添加剂)有毒。电影《白毛女》中的主人公杨白劳就是喝卤水死的!
还有可乐中的酸味剂食用磷酸,磷酸能喝吗?当然不能,喝磷酸跟喝硫酸是一个效果。
所以,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三个规定:品种必须是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必须在规定使用范围内使用,不能超范围;不能超过最大允许的使用量或最高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当中不超范围、不超量,对人体就无害,甚至有的对人体有益。如卤水豆腐中的氯化镁就能起到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镁的作用。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加氯化镁,就是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的。
开心:中国比国外更保守
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中国要多,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有2397种,美国有5000多种,全世界各国平均使用的保守来讲也有一万多种。
一般来讲,国际上有两个以上发达国家批准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并且应用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才会考虑列到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除非一些中国特有的,几千年证明没问题的,比如桂花浸膏,我们会将它率先列到添加剂中。因此我们更谨慎,更保守。
我们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可能会增补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淘汰一些落后的。
在此基本保证中,即使合法食品添加剂我们国家也规定了它最大的使用量、使用范围,绝对不能超过最大使用量,也不能超出它的使用范围,这都是对食品安全很大的保障。
认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有的时候看着食物配料表中一系列陌生的化学成分发呆,这都是干什么用的呀?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及其盐类、二氧化碳、亚硝酸盐类等。
抗氧化剂 茶多酚、生育酚、黄酮类、丁基羟基茴香醚等。
着色剂 甜菜红、姜黄、红曲红、胭脂虫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诱惑红、赤藓红、亮蓝、靛蓝等,多用于果汁饮料等。
护色剂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钾(绿色食品中禁止使用),比如加工肉类。
甜味剂 糖精、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常见于一些甜味的加工食品中,比如饮料、面包等。
增稠剂 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海藻酸类、甲壳素、瓜尔胶、黄原胶、明胶、干酪素、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比如酸奶等一些黏稠的食品中。
凝固剂 硫酸钙、氯化钙、氯化镁、丙二醇主要用于豆制品生产和果蔬深加工,以及凝胶食品的制造。
膨松剂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酸铝钾,膨松剂主要用于饼干、糕点生产。
水分保持剂 乳化盐、甘油、丙二醇、麦芽糖精、山梨糖醇等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肉类制品中保持肉的持水性增加肉的柔嫩性,防止啤酒和饮料等浑浊。
综合摘编自2016年12月24日《开讲啦》(嘉宾孙宝国院士)、中国经济网孙宝国院士专访、《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孙宝国院士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