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28日> 总第1461期 > 22 > 新闻内容
当医生的最大价值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查看次数: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我做神经科医生三十五年了,毕业那一年二十岁,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份病历:“解剖不知道,查体不知道,临床描述不知道”。写完之后,主任来查房,拿着我写的病历,皱着眉头,看了我一眼,顺着窗户把那个病历给扔出去了。

 

  十几个大夫看着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当时我流着眼泪出去捡病历,也实在看不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等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查完房都走了,主任走到我的旁边,跟我说了一段话。他那段话,就是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

  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你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有可能一行字换来的就是一个生命。”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职业跟生命关系这么近,我觉得自己的职业一下变得崇高起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决心在这个专业不走了,一留就是三十五年。那一年我每天在办公室画脑神经的图,整整画了一年。

  第二年我遇到一个病人,十五岁的花季少女,三个月之前开始四肢无力,到医院时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不知道什么病。我就给她做活检,在小腿上切一块肌肉用显微镜观察,看着不正常,但实在不认识。我又到旁边医学院用电子显微镜再看,每一个肌肉细胞全跟别人长得不一样,还是不知道叫什么。

  那个年代,北京301医院的老专家黄克维教授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权威,所以我下了夜班,坐四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拿片子给他看。他高度怀疑这是一种说不出名字的病,且让学生给我复印了一大厚本英文文献。我看完之后才知道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当时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这个病,那是第一次发现。

  找到病因,就肯定有办法治疗了。三个月之后,那个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而我从这个病例开始,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地绽放,这是医生的最大价值。

  医生看病靠什么呢?我经常说医生在门诊看病,有时候像作家,为了把一个故事线说清楚。有时候像导演,需要重现病人患疾的场景。有时候又像警察破案一样,形象地讲医生看病的过程,就像戴了一个VR(虚拟现实)眼镜在看悬疑片,是一个不断推理的过程。

  几年前我给一个小伙子看过病,有一天他突然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形容是自己一生中从没经历的疼痛。到了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动脉瘤,做了手术之后就回家了,以为没问题了。结果一个月之后,再次头疼,回医院发现出了大问题,这一次不是一个动脉瘤,而是五个。

  他找到了我。我问,在你病前的半年还有什么意外吗?得过什么病吗?他突然想起两个月前在餐馆劝架时,被一个刀子误伤了上臂,到医院包扎了一下,没有在意。我说好了之后还有别的表现吗?他答那半个月老是低烧。那这个故事线就往前推了两个月,把刀伤、发烧、第一次动脉瘤、第二次动脉瘤连在一起,这个故事需要重新书写。

 

  我在办公室查文献,差不多两个小时,得出结论。他在被刀扎之后感染细菌,细菌顺着血管到了心脏,造成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到脑子里就腐蚀了血管形成动脉瘤。这就是医生看病的过程,靠逻辑推理,把一个故事讲完整,病人的病情就诊断清楚了。

 

  最后治疗的手段非常简单,输了三个星期的消炎药,再复查,小伙子的所有动脉瘤消失了。

  医生怎么分类?我认为应该分成四类。最低级的医生叫“不合格的医生”,就像当年病历被主任扔出去的我一样。这部分医生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

  再高一段的医生就是“合格的医生”,能够按照指南、教科书循规蹈矩地去看病。再高级的医生,称为“优秀的医生”,他能按自己的经验、体会把不同的病人区分开,给予个体化治疗,病人愈合得更好。每个患者都希望碰到优秀的医生。

  对我这样在医院工作了三十五年的老医生来讲,医生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卓越的医生。

  所谓“卓越的医生”,就是除了把病人的问题给解决好以外,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新的学说、新的手段,让更多的病人能够获益。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是还是缺少卓越的医生。
据央视新闻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卫生与健康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因此将“中国医师节”定在了这一天。为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设立节日,绝不止于令其“暖”一点,还在于令医患关系“和”一点,令尊医重卫的风气“浓”一点。据人民网、央视新闻

  国医大师金世元: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医患的关系。患者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医生,所以应该是最亲密的朋友。医疗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关怀;永远,去安慰。人文是医学的另外一只翅膀。

 

  中日医院院长王辰:维护健康,最大的主力人员当然就是医护人员,因此大家对医生的要求非常的高。而我们越学医就越知道医学之不足,就越觉得手里的技术武器之有限,医学真不是万能的。医生要会做医生,患者其实也要会做患者。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作为一个医生,我们病人能够把生命都交给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吗?没有。所以说,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好的医者,最重要的首先是他的医德是最好的,其次是他的技术是最高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作为一个好医生,我觉得必须是“病人第一”。就是要知道病情就是命令,生死就在一瞬间,争分夺秒,这对我们这个职业太重要了。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对病人的大爱。医生最高的奖赏就是病人的信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对家庭有责任;对子女有责任;对父母有责任;对社会有责任。所以一定要及早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以便能够承担起我们应该能承担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国民健康应该说都有责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小康。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健康中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据央视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