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28日> 总第1461期 > 02 > 新闻内容
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
健康时报记者 郑新颖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郑新颖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答案。

  近期,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发布了2016年度《幸福中国白皮书》,

  通过对中国400多个市级单位的幸福指数进行排名,揭示了2016年“中国幸福地图”。

  从总体看,2013~2016年全国年平均幸福增长率为11.85%,

  这就意味着全国民众幸福指数总体得到了提升。

  也就是说,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

  年轻人,其实很幸福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可生活中,一群在爸爸妈妈眼里仍是小孩的80、90后,在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正如此前广州日报等做过的一项“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显示,3313位受访者中只有1.7%的人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幸福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却不这么认为,“你觉得自己不幸福,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消极心态占了上风。消极心态是如今人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让我们忽略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存在。

  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或放大别人的幸福,缩小自己的快乐,心里常常充斥着“郁闷、累、不爽”这些灰色念头,我们只会体验更多的不幸福。要知道,过度的负面情绪只会把人的眼光变短浅,思路变狭隘,只知道批评和逃避。  因此需要迫切认识到幸福,给幸福补课。

  期待幸福,

  不如创造幸福

  20年前哈佛大学心理学家Dan Gilbert的人生遭受重创,母亲和导师相继去世,他和妻子离了婚,和最好的朋友吵得不可开交,而儿子离家去读大学了。一年后他和朋友说:“如果你一年前问我这些事情发生后,我感受如何?我一定会回答噢上帝啊,我生不如死,但实际上,我现在感觉还好。”

  为什么在遭受苦难后,痛苦不会如想象中持久呢?

  Dan Gilbert开始研究人们的情绪和幸福的来源。然后他发现:快乐是可以制造的。比如,对自己已拥有的生活多一些感激,少一些与别人比较缺失带来的焦虑。彭凯平表示,幸福感50%由基因决定,10%与环境相关,剩下40%的幸福由我们自己改变和决定,而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

  想要幸福,就要付出实际的积极行动。彭凯平教授总结了5个要素:笑、动、说、观、心。即微笑对人;多做善事、锻炼身体;多与人沟通交流、进行积极的鼓励;让自己慢下来,用心去看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去感受世界。通过这五点的实施,进入到一种最佳的体验中,会感到莫大的喜悦。

  拥抱幸福,

  仅靠赚钱还离得远

  网上流行最幸福的定义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钱多了幸福吗?未必!

  2016年度《幸福中国白皮书》显示,对于经济仍然不太发达的地区,人均GDP越高,人民越幸福;但在已经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个关系就反过来了,人均GDP越高的城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反而越低。因此,财富与幸福的关联存在一个拐点,拐点后,幸福与财富情况,毫无关联。

  “想要真正的拥抱幸福,不妨全身心地投入,让付出成为享受,”彭凯平介绍,美国心理学家齐斯真·米哈伊历时15年,追踪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各业特别成功的人,包括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钢琴师等,结果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他们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经常会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酣畅淋漓的状态,身处这种状态中,他们高度专注,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喜悦,而这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注重整体体验,

  开启中国特色幸福

  “很长时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仅仅局限为一种个人的体验,但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家庭的整体体验。”彭凯平表示,一条鱼领先游动,其他鱼群紧随其后,你认为领先的鱼高兴还是不高兴?心理学家通过此项研究发现,中国被试者中大概有75%以上的人都认为这条鱼很高兴,因为不孤独了,有伴了。而美国被试者却恰恰相反,75%的美国人认为鱼不高兴,认为“我本来一个人挺自在了,你们怎么都来了”。

  彭凯平强调,对幸福最起作用的其实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至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人在和别人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快乐、舒适、幸福,是我们人生中特别有意义的地方。所以,在集体环境中,想要掌握“中国特色幸福”,绝对不能独善其身。

  彭凯平表示,人活一辈子,就是要跟周围的人发生联系,所以中国人没有必要去照搬美国人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在千万个孤独你我中,我们都需要找到和我们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去寻觅爱人、亲友、知己和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