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24日> 总第1460期 > 21 > 新闻内容
孩子,等着你慢慢长大
摘自《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白雁飞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社供图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把孩子当作孩子,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才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育儿是件大事,育儿的事却又尽是些小事,做父母的应尽量《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家长,你别着急啊

  去年带儿子钱儿在香港过四岁生日时,他放着迪士尼各种好玩的一样不玩,几乎从头哭到尾直喊着要走要走,结果带他逛街时自己挑了一盒乐高小颗粒,谁知没10分钟他就开始发脾气,那些颗粒对他来说精细了。

  大约几年后的年底,未料到事情出现了。

  他翻出香港买回的那盒积木,自己看着图,一会儿就拼完了,少零件的问题,还专门找我咨询了一下。我只当他一时兴起,并不指望石头真的也会发芽。不过我还是火速给他买了两套新的小颗粒,投其所好,从汽车类的买起,没想到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不分昼夜地忙活,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上厕所都得强制执行,拼好了拆了换个样子再拼。那两套很快就被他玩得很熟了。

  只要他玩,我就一直陪伴在侧,自己找本书看着,静静陪着他。多数时候,他并不需要帮忙,似乎只要我在身边就心安了。但我每隔一会儿会大体扫一眼是否有大的纰漏,提醒他一下。

  找零件我是断断不会做的,帮忙看图我也不干,我觉得家长的责任就是监督孩子在最初不会因为粗心导致拼到一定程度,发现主体散架需要返工影响了他的自信心;另外提醒他养成好的习惯,比如零件不到处扔,调整一些小小的摆放顺序就能更容易做好等等,这样当你日后放手时,他才更易顺利地独立完成。基本原则就是我只动口不动手。

  不过我发现他倒也乐此不疲,找零件的速度越来越快,条理也越来越清楚。我小时我妈常说:一个人是否把家里和自己的物品打理整齐,其实就是反映了他脑子是不是有条理。如今想来颇有道理。反正钱儿也没有反抗,我现在的乐趣就是不断丰富收纳工具配合他玩。

  我觉得乐高的年龄界定其实主要不是难易程度,不是说写着6~12岁,就一定要在这个年龄区间才能玩,主要还是所具备的耐心程度,越大的孩子耐力和耐性越好。虽然身边有些朋友的孩子已经能拼很复杂的机器人或者建筑,但钱儿目前的进展和专注力的进步,已经让我们十万分惊喜和满足了。深深感叹时机到了,该会的都会,不会的也不必心急,更没必要强求。

  孩子,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和韩先生曾一度觉得钱儿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心宽,什么都不计较也不往心里去。但不知何时起,却发现他开始要面子了。不是一般的要,而是极为在意别人的目光。

  比如一次,我们在远处看到他砰地一下摔倒了,刚想跑过去查看,就见他立时蹦起来,慌张地拍拍手上的土,拍拍衣服,小偷一样四下看看是否有人看到,然后就面部表情略带痛苦,却装作没事人地继续往前走。韩先生心疼地迎上前去问:“摔倒了啊?”钱儿不吭声。韩先生又问:“疼不疼?我看看!”钱儿忸怩着不愿让看,等我们掀起裤腿一看,摔得很重,可他却咬牙偏说不疼。韩先生趴在他耳边小声说:“你偷偷告诉爸爸,到底疼不疼?”他眼眶一红说:“疼死了。”我和韩先生不解地问:“那为什么不赶快告诉爸爸妈妈而要装作没事呢?”他说:“因为我觉得摔倒很丢人,被人看见就会觉得我很笨。”

  又比如一次,他在学校,老师只是好心地提醒他衣服穿反了,他就大哭起来不肯去上课。老师帮他换好安抚了半天才好。我从老师那里得知此事后问他,他怎么都不肯承认。最后又是偷偷告诉爸爸,说如果同学们看到他穿反衣服,会被人笑的。

  发现了这样的苗头,我和韩先生开始慢慢开解他。任何事情靠遮掩都无法真正过去,靠遗憾无法真正获得,不懂装懂才更会被别人耻笑。所以,遇到一切让你觉得很重大、很丢脸、很尴尬的事情时,不妨先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听上去抽象,所以在生活中,当孩子在遇到类似场合时,我们会跟孩子沟通,与他共同面对。

  有一次下了滑冰课,我们带钱儿急匆匆地要赶去别处办事,车库地上很湿,走得快了,我拉着他一个趔趄,我俩就摔了屁墩儿坐在地上。他第一反应是看周围有没有人,我则坐在地上边笑边说:“哎呦,走这么快,正好坐下歇会儿,就是可怜我这屁股可摔八瓣儿了。”他一下子放松下来,也跟我一起大笑起来。

  是的,孩子,无论何时,无论在哪摔倒,你最终总是要站起来的。你变不成一只钻地缝儿的小蚂蚁,也没有隐形斗篷让你立刻遁形,那就不妨大大方方、舒舒服服地站起来,从容不迫地,不必在意别人怎么想。这原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孩子用这句话作为面对事情的心理支撑时,他的行为方式会产生变化。他会变得更自在,更自信,更进取,更具备探索精神。在遇到窘境,或是自叹不如别人的地方时,不会把精力用在为难自己上,而是会积极尝试做一个客观而又舒适的自己。

  孩子都会复制父母的行为

  上周收到一条很长的微信留言,反复看了几次,颇有感触。一位妈妈写道:

  常看韩先生对孩子有爱又有耐心,羡慕不已。我家有个脾气暴躁的爸爸,对我如此,对孩子也一样。平时稍不如意就情绪失控,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甚至大爆脏字。孩子每次看到都很害怕,私下偷偷地说,妈妈,等我长大后,我可不想成为爸爸这样的人。

  然而,昨天我带他在公园玩,因为跟别的小孩抢一个小推车,推来阻去几句话不合,孩子忽然就情绪失控,对那个孩子狂吼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孩子发脾气时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他爸爸的缩影。那手势,那发怒时的语气,甚至脱口飙出的几个脏字,真的一模一样。才八岁大的孩子……

  关于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最近却越来越感受到,有些隐性的影响,并不是“Childrensee,childrendo”(有样学样)就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潜伏在一个人内心和性格深处,几不可闻,只在特定时刻被点燃发作,才会被发现。

  “Childrensee,childrendo.”或许只是孩子在年幼时因不辨是非而模仿你的恶习。待到成年时,因为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会视所处社会阶层的需求或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改之。然而这种因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深层次情绪的影响,就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这么简单了。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这些东西就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潜意识中,这是孩子自己认识不到的,就算作为成人的我们也未必能认识到。

  也许我们平时严于律己,想极力规避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潜意识不受控。当出现极端特殊的情况,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触动了孩子或你潜意识中脆弱的防线,就发现来自父母的那些影响像洪水般汹涌而出。

  孩子由父母的这些行为中,体会出的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不自知的过程中内化为己有。简言之,那都是孩子曾经最熟悉的场景,他们不断地复制,并储存在小小身体里的粘贴板上,有朝一日,身体会不受意识所控地自动执行粘贴动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