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老年人不沾荤腥是养生的天条!荤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诱发的罪魁祸首,而现在,越来越多老人被建议“吃肉”。
为什么呢?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50岁不是与肉类绝缘的分界线!想要长寿身体好,别再把粗茶淡饭当成万能养生方。
吃得越清淡,老化就越严重
“老人健康与其说是疾病,不如说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过度的粗茶淡饭不但没帮助,反会加快老化。”左晓霞表示。
据日本厚生省《健康营养调查》,每5位80到84岁老人就有一位是“低营养族群”。85岁以上老人有1/3没有摄取足够营养。
中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如果饮食太过于简单,易出现营养不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38%的社区老人有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被定义为“能量与营养缺失”,可对体形及身体组织产生极大副作用。世界著名老年学专家、日内瓦大学医学院老年病院院长让·皮埃尔·米歇尔指出,营养不良可导致少肌症(又被称为肌肉缺失,表现就是肌肉萎缩),增加跌倒骨折风险。
进入老年后,人的胃口变小,长期粗茶淡饭会使营养摄取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如果同时患有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将是高营养人群的2.5倍。
最适合老人的烹饪方法是“炖”
日本长寿之乡冲绳的长寿老人都有吃肉的习惯,但制作方法与众不同,不是炒和炸,而是把肉煮2~3小时后在汤里加上萝卜或海带,再炖1小时才食用,他们把这种菜叫“营养宝库”。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强调,肉类是老年人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成人每天摄入40-75克的畜禽肉,但中老年人是慢病高发人群,随年龄增高,消化系统逐渐减弱,老年人咀嚼功能也在衰退,吃法要讲究。
由于老年人咀嚼功能衰退,在蒸、炒、炖等烹饪方式中,最适合中老年人的是炖。肉经过长时间炖煮,不饱和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胆固醇含量会大大下降,这种肉既含丰富的营养,又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苦行,绝不是养生的捷径
类似“粗茶淡饭”的苦行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舍不得吃喝;去超市抢特价鱼肉菜;剩菜剩饭舍不得扔;生病不去医院;拒绝合理消费,拒绝社交生活,不运动等。看似符合“静养”“苦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实是对身心的禁闭。有些老人并非不爱吃肉,而是吃肉带来了负罪感;不是不爱社交,是认为跳广场舞在“大庭广众”下“丢人现眼”。
老人只要摈除了偏见,释放天性,追求本真的快乐,就能获得身心双重愉悦。不要为了养生而刻意做本身排斥的事情。饮食是良药,运动是良医,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膳食才是老年人健康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