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年会在昆明举行。会上专家呼吁,国内医疗机构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支“临床工程师”队伍。医院治病救人,除了医护人员,特别需要管理器械的“第三类人”。
临床工程师,既了解医学知识,又掌握工程技术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在医院第一线,承担与患者生命安危直接相关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和管理工作。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高关心教授表示,过去三十年,我国临床工程学科发展不断加速,从早期的设备维修和简单采购,到如今医疗器械系统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医疗不可或缺的分支。
大到核磁CT仪器,小到手术台针刀线,医院里90%以上医疗行为都离不开医疗器械,一旦这些设备出现问题,医生和护士也无能为力,急需懂得管理器械的临床工程师。
“医生和护士对于医疗器械并不熟悉,专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临床工程师的教学计划中一半是医学知识,一半是工学知识,有这样的人在医院工作,医生和护士都会非常放心,希望中国的临床工程人员能有合法的资格和身份。”日本大阪滋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加纳隆教授在大会上呼吁。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包括名称混乱和职能不明,比如不同医院里,相关科室名称为设备科、医疗器械科、医学工程科、后勤保障中心或维修科等各不相同。”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处长高新强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医院对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仍不够重视。
目前国际上关于临床工程师认证的体系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欧美体系,另一个是日本体系。目前在我国已有机构开展关于欧美体系的国际临床工程师认证工作,但为全英文考试。
医疗行为最重要的是医疗安全,日本在2007年修改医疗法,要求在所有医疗机构配置“医疗机器安全管理责任者”,特别将临床工学技士纳入其中。
日本大阪滋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加纳隆教授介绍,日本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临床工程学技士法》,从过去无医学工程机器操作资格的“医学工程技师”到如今的临床工学技士,已成为日本21个法定医疗国家资格的职业之一。
在日本,临床医疗技师,他们不仅要负责医疗机器的维护和管理等有关业务,作为生命维持管理装置的专家,还可以与医师和护理师一起进行临床治疗业务。
据悉,国内多所高校开办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多个省市也有了面向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卫生人才评价考试,但国家职业分类中还没有这个种类,临床工程师的队伍建设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