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07日> 总第1455期 > 01 > 新闻内容
“兰小草”温柔人世间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7日  查看次数:  
  “兰小草”一个看似寻常的化名,最近正感动着所有听过这个“隐善”故事的人。
2002年11月17日,温州晚报收到一个捐款包裹,里面是两万元现金,还有一封信:“这两万元是我们辛苦挣来的,捐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此后每年的11月,化名“兰小草”的人,总会把两万元现金送到温州慈善总会或托报社记者转交。这笔如今看来并不算太多的钱,在十五年前并不是小数目,尤其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捐赠,年年不断,风雨无阻。人们想知道捐款人的真面目,可这十五年来他始终沉默。就连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时,“兰小草”也从未现身。
默默奉献,对名誉诱惑视而不见,“兰小草”到底是怎样的传奇人物?残酷的是,直到主人公最近因病去世,真相才得以揭开。他是一名乡村医生,正如“兰小草”这个化名,小草一般普通的乡村医生,却有着兰花般动人高洁的品格。
“兰小草”是温州乡村医生王珏,家境并不富裕,远不是当初有人想象的有钱人。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不仅每年坚持完成两万元的捐款,日常生活中也在坚持行善。作为乡村医生,对贫困的村民,他看病时总是尽量少收甚至不收钱;他们夫妇每年还会去敬老院,王珏负责义诊,妻子给老人们分岁酒品尝……王珏的善是深入骨髓、由内而外的,即便没有那些坚持十五年的捐款,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经处处散发着动人的慈善光辉。
说到行善,人们常常提及特蕾莎修女的那句名言:“我们当中的极少数人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崇高的爱去做平凡的事。”但知易行难,真正坚持去做的人很少很少。埋首于自己生计的人,总能找到太多理由来拒绝行善,总是要等经济条件改观再说……
“兰小草”们的可贵在于,在忙好自己生计的同时,能抬起头看见更宽阔的世界,能对周边更弱势的群体投以悲悯。他们最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不仅是捐钱,更是那种对世界保持善意的生活方式。
当行善成为一种本能,不需要渲染,不需要人知道。如此低调朴实的善良,相比于某些高调慈善,自有一种更深层的感染力。“兰小草”的慈善,感人的不仅是他在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坚持每年捐赠,还有他已经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善行。他不仅给那些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还给这个常常让人觉得有些冷漠的世界增添了更多温情。
在“兰小草”面前,我们顿感渺小。
相关文章见本期22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