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03日> 总第1454期 > 02 > 新闻内容
幽门螺杆菌超出13倍!
健康时报记者 姚欣然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3日  查看次数:  

  日前,昆明一网友晒出自己的体检报告,

  其中幽门螺杆菌的指标数值高达678,正常值不能超过50,足足超出13倍之多!

  更可怕的是,同一办公室的6个人幽门螺杆菌的数值全都爆表!

  这并不是个例!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进行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幽门螺杆菌跟胃病直接相关。

  共餐的饮食习惯是重要传染途径

  自然环境中,幽门螺杆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是其唯一传播途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检验科王安芳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郝波发表在《中国医刊》(总第323期)上的《健康体检家庭成员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中的研究数据指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在发达国家成人感染率为30%~50%,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30%~60%,在部分农村人群中感染率为54.7%。家庭成员同住、同吃、同用餐具等,幽门螺杆菌可能相互感染。加上我们存在不分餐、不用公筷等饮食习惯,导致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比发达国家高。

  幽门螺杆菌传播能力较强,自然也不会放过儿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黄艳在《儿科药学杂志》发表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中提到,中国儿童期感染率急剧增长,20岁时感染率已超过50%。由此推测,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始于儿童期。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会发生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等,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胃癌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对明确、可控。

  不过,著名的“京都共识”即《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同时也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不能完全消除胃癌的风险,医生应对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对存在胃癌发生风险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杀菌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草木皆兵,因为很多抵抗力强的人可以和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到底要不要斩草除根要视情况而定。

  北京中医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博提醒,以下这几类人是必须要除幽门螺杆菌的: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早期胃癌术后患者;胃MALT淋巴瘤患者;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

  而对于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人;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的;有幽门螺杆菌且伴随相关胃病的人;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的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酌情考虑是否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

  需要格外注意的事,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共同撰写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指出,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小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同时根除后再感染率也高于成人。所以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只是有两类儿童还是需要查查幽门螺杆菌:儿童家族直系亲属父母等有胃肠肿瘤病史的,需要查幽门螺旋杆菌;患有反复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找不到其他原因时,需要查幽门螺旋杆菌。

  对于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而言,除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最先进的“四联治疗”(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以外,生活中也需要戒烟控酒;调整饮食,少吃辛辣和荤腥油腻的东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品要洗干净才能吃;集体用餐时最好用分餐制,给人夹菜用公筷;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要给他准备专门的碗筷;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