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0月20日> 总第1450期 > 24 > 新闻内容
让百姓的心窝装满幸福
健康时报记者 姚欣然 毛圆圆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查看次数:  

  国内生产总值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012~2017,5年,1825天,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也从未止步。

  老百姓呼唤幸福

  这五年,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从国产航母到中国天眼,从国产大飞机到“蛟龙”号潜深海,从小圆珠笔头中国制造到南海成功开采出可燃冰……

  百姓生活的巨变也是实实在在:出门忘带钱包,有移动支付;不想挤地铁,有共享单车可骑;千里出行,高铁一日;网络购物,让日常生活更便捷。同时,有数据显示,居民看病花费个人支出占比20年来最低。

  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我们的人均寿命逐年提升,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3岁,达到79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带领的团队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贫穷地区的幸福指数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当人均GDP在3000到4000美金(人民币约两三万元)时,经济发展水平略好,幸福感会增强很多,但是过了这个拐点之后,幸福感跟经济收入就没有那么大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再是经济收入就能单一体现。

  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在其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幸福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我们就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做,才能更有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百姓呼唤幸福、追求幸福时,我们的国家也在发出最强音“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头条文章称,“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也助力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

  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关于幸福,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当我们追求幸福时,幸福很可能躲闪不见;当我们追求其他事物的时候,幸福反而会不期而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幸福是当你投身一个高于私人利益的伟大事情中时,你就变得非常幸福。幸福是一个副产品,它不是直奔主题就能找到的。

  幸福像空气,看似虚无,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不是有钱就可以,也不是靠别人就能给予,幸福更不是独善其身。幸福其实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彭凯平教授如是说。

  彭凯平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做了网络心理的研究后发现,一些人不能从自己的工作当中得到快乐,这是因为部分国人把工作当做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不是让自己产生幸福的方法,我们在工作时少了一些“忘我”,多了一些功利。

  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第一任会长迪尼尔(EdDiener)曾对幸福的人群做了研究,他希望能够从前10%最幸福的人中找到“幸福药方”,可是结果却发现这些人经历的痛苦并不比最不幸的10%以及中间10%的人少。

  “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对事情不同的诠释能使他们更加迅速地恢复。相比来说,悲观者会沮丧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预知、控制将要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是否感受到幸福,其实跟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关。

  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们对工作的认识能够改变,我们可以尝试在工作的时候,把工作当做幸福的手段和方法,也可以试着把这个工作当做一种产生意义的特别重要的源泉。

  当我们感到幸福时,这其中一定是智慧和人性发挥了作用,有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满足感。你一定会觉得此时此刻的快乐状态是有价值的,它是有意义的,是社会所承认和接受的,也是你愿意去跟别人分享的,这个叫做意义感。  让百姓的心窝装满幸福

  调动积极天性收获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幸福只是副产品。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天性做好了之后一定能收获快乐幸福。彭凯平教授介绍,爱运动、爱读书、爱跟亲人在一起,愿意做公益事业,愿意成人之美,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积极天性,把这样积极阳光的心态调动出来,并做好了之后,一定会快乐幸福。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怎么调动积极天性,获得幸福呢?

  彭凯平教授介绍,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专注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变化上,就像我们在喝茶、喝咖啡的时候,感受手指与茶杯,或者咖啡杯的接触,注意一下自己手指力量的变化,尝试看看这种专注力能不能让我们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

  而与同事间积极、友好的关系也可以让我们找到工作中的快乐。当然,这样的友谊和感情需要我们在良好的沟通中来实现。

  彭教授对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积极心理学也有五个建议,不仅简单易行,同时又符合中国心理学发现,即笑、动、说、观、心。真心发自内心的微笑;做善事、闻香、锻炼身体等;积极地鼓励沟通、交流、表达;用心去看周围的真、善、美,那样你就会发现这个社会不单调、不枯燥;用心去感受世界,一定要有感悟和感动,只有具备基本的心理体验活动,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快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心为治国之道,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幸福生活离不开中国梦

  “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教授介绍,“有人说幸福就是有房子、有钱;有人说幸福就是满足,有吃有喝就行;还有人说幸福是我比你好一点点,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准确,幸福是创造积累出来的,一件事情带来的幸福感不会太长久,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因此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非常重要。”

  中国梦确立了鼓舞人心的目标,当拥有了这个目标后,自我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中成长与进步。有梦想的滋润因此而感受幸福,这就是意义所在。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在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彭凯平教授解释,梦想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种最高需求。从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需要一种能够团结和鼓舞人民、激励社会正能量的精神理念。

  一直以来,梦想都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需求,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和谐、尊严、知识、美丽、理想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就需要得到满足。

  正如人民日报微博:行进中的中国,给了你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你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刻进你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视野里。生长在这个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它会带你到曾靠一己之力到达不了的远方。你会看到更多的风景,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你的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