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健康时报“医特色·走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行活动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举行,健康时报全媒体记者团在此体验就医服务的便捷。
肿瘤中心:
多学科诊疗从看病就开始了
“医生,您说我这肿瘤是切了还是放疗,或者选择化疗效果更合适呀?”这是很多肿瘤患者心中的疑惑。
“我们肿瘤中心的临床多学科诊疗(MDT)并不是只在医生觉得自己解决不了了才帮忙申请会诊,而是在患者看病之初,在门诊就已经开始了。”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副院长、巴彦淖尔市胃肠与肿瘤疾病研究所所长王腾祺介绍,预约诊疗模式,让患者在刚进医院的时候就能跟全科医师助理细聊自己的病情,由全科医师助理帮忙预约MDT。
今年五月,巴彦淖尔市医院还引进了先进的沃森机器人,辅助医生诊疗。医生只要把肿瘤患者20多项的检测结果输入指定的系统,机器人系统就会在十几秒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建议,这个建议和世界顶级肿瘤医生团队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的建议高度符合,并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对医生的决策和患者的治疗都很有帮助。
急危重症中心:
22个不同科室 医生集中诊疗
患者因急危症到医院后,常因病因不明在好几个科室和医生那里打转,而错过了抢救和治疗的时间,而在这里则不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温鼎东介绍,他们这里有个特点,危急重症病人从门急诊和各个科室集中到一个救治中心来,这里值班的医生也是来自22个科室,其中行政总值班是医院的副院长,急危重症中心抢救组总值班至少有2个副高级别以上的医生,一个是内科医生,一个是外科医生。这样急危重症中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抢救病人,更重要的是可以短时间内聚集这些医生,为病人的精准治疗保驾护航。
该中心是巴彦淖尔市医院八大整合中心之一,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为一体,其开设的绿色通道从接收病人到会诊后做手术只要50分钟,比以前缩短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
西部国际远程会诊中心成立
9月26日,由健康时报社、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盛诺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国际远程会诊中心”揭牌仪式在巴彦淖尔市医院举办。
为了满足西部复杂型患者对顶级医疗的需求,巴彦淖尔市医院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际会诊中心。
据巴彦淖尔市医院医务科主任贾淑琴介绍,该会诊中心已经与北京阜外医院开通心血管远程会诊服务,与国内最具权威的出国看病机构盛诺一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远程卒中中心达成合作协议,之后,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内顶级专科医院医生的诊疗建议,还可以有机会与欧美等拥有顶尖医疗资源的医院合作,让西部的患者足不出市就可找到国内外一流专家看病。
同时,巴彦淖尔市国际远程会诊中心还将打通基层医疗通道,目前远程心电图会诊系统已有78个站点,10分钟之内,就能为社区医院提供的心跳图给出诊疗意见,有效补足社区医疗技术水平的匮乏。
在未来,巴彦淖尔市医院,还将通过市卫计委提供的信息技术平台,为社区慢病管理提供更多的诊疗意见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