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中药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放温后碗底会有泥糊状的沉淀物。那中药沉淀物究竟该喝还是该倒掉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管药师洪笃云认为,一般来说,中药汤剂中沉淀物的成分,绝大多数都是在煎煮过程中部分药材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难溶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药效,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也可能会分解吸收,如果不一起服用的话会使中药的药效减弱。
但是,如果沉淀物的成分是药材本身的细小碎屑,如辛夷花的绒毛或海金沙的细小果实,这些物质不为胃酸所分解吸收,无法发挥药效,此时沉淀物是应该弃之不用的。
建议将放温的中药汤剂用纱布过滤一遍,一般的药材碎屑、泥沙、煎糊的中药碎屑等因为体积较大,会被筛选出来。而药材中的难溶性物质能轻松穿过纱布,从而使汤剂中的有效成分被保留下来。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喝这些泥糊状的沉淀物的。气道敏感、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以及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则不宜服用,服用不当反而会刺激气道引起呛咳或使肠道消化不良。摘自《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