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口无遮拦这件事当成“真性情”,但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坎坷与障碍,多半与说话有关。而说话这件事,除了天生之外,更可以后天习得。
在职场上,很多人之所以沟通屡屡受挫,大多数还是因为他们误把自己在家中的说话方式搬到了职场中,而由于两种场景下你的受众、你和受众的关系、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天壤之别,同时缺乏相关经验,一味套用生活中的说话模式放在职场中,就会很容易碰壁。
这就涉及到说话中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解释信息。在商场或职场中的说话其实就是信息流通的环节,从传达信息到解释信息到澄清需求到达到双赢,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想要做到条理清晰的表达,我们首先要了解大脑偏爱的信息点。可以归纳为三点: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利益胜过他人的利益,比如孩子丢了100块钱,你如果说“你怎么这么粗心,这100块钱可是很多钱呢”,孩子八成没感觉,但如果说“丢的100块钱能买50根棒棒糖”,他很可能会哇哇大哭;比起抽象高深的事物,大脑更喜欢可见的、可量化的表达;比起滔滔不绝的表达,大脑更喜欢归纳主题。
针对头脑的这三大特点,一个有效的表达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结论先行,在说话的开头,就把你想表达的意思精简地说出来;用形象化、数据化的表达方式,你想重点突出什么就尽量用数字及视觉化的呈现表达,效果更好;说话结构要清晰,最常用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结构。
学会这些有效的表达,做个“有心人”,在可见的未来,说话也可以成为你的一项武器,在职场及生活中为你披荆斩棘,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