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很多人一到季节变换,情绪就莫名多了些变化,尤其是秋季,心情莫名地就伤感起来,其实,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季节性情感障碍属于抑郁症的一种,主要指每年在同一时期反复发作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季节性情感障碍在美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8%;在欧洲,成年人季节性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4:1;在日本,男女的发病率几乎相同。
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与抑郁症的某些症状相似,包括:疲劳、焦虑、易怒、兴趣丧失、排斥社交、注意力减退、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等等,爱吃甜食和体重增加也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常见的伴发症状,但并非其他抑郁症的特异型标准。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且与季节性相关,那就要考虑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可能性了。
有不少人会问,情感障碍为什么还有了“季节性”? 目前,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成因尚未最终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日照等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纬度较高、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气候寒冷、光照时间减少都与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正相关。其中,光照时间减少应该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与日照时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仅呈弱相关。由此可见,进入秋季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居民接受光照时间会缩短得更加明显,因此诱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所谓的“季节性”。
根据美国DSM-IV-TR抑郁症诊断标准,有许多测量工具可以检查并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季节性情感障碍以及患病的严重程度,比如贝克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一个很奇特的疗法,“日光灯疗法”,根据多元系统研究和荟萃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的评价显示,日光灯疗法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站在距离白色荧光光源30~45厘米的地方,用10000LUX无紫外线的白色荧光光源照射30分钟。虽然患者不用凝视灯光,但应当睁开眼睛。当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后,可以根据个人的状况适当调整照射剂量,等到次年,为了防止患者复发,可以在初秋再次进行日光灯疗法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