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0月13日> 总第1448期 > 13 > 新闻内容
听说中国女人脾气很大?
专栏作家 青榄君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3日  查看次数:  

  某相亲节目上来过的外国男嘉宾,不止一位提到: “听说中国女人脾气比较大……”为什么?   婆婆越位  前阵子,同学聚会,一个闺蜜抱怨,原本和谐的小家庭,自从婆婆进驻后,逐渐变得一地鸡毛、鸡飞狗跳。  “一会嫌我不做饭,一会嫌我没拖地,却把水果削好端到她躺在沙发玩王者荣耀的儿子手边。我把不爽说给老公听,他却说我小肚鸡肠,抓着细节不放!”这番话引起了桌上女同学们的共鸣,同学聚会瞬间变成了吐槽婆婆大会。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一个大家庭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幸福的家庭,核心通常是丈夫和妻子,次级是子女,再次是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家庭不睦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婆婆越位。没有界限感的婆婆,长不大的丈夫,一个家庭只要有这两种人,必然会成为一团浆糊。  其实,一般婆婆的越位都没有恶意,都是为了儿孙好。只是这社会变化太快,她们实在跟不上。婆媳之间的人生观、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存在巨大鸿沟,意见分歧成为常态。这时候,丈夫如果不是双面胶,而是搅屎棍,那么本就乌云阵阵的家庭必将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丈夫缺位  与婆婆越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丈夫缺位。  很多女人当了妈之后,突然领悟了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儿啥也不干!很多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除了吃饭就是“北京瘫”。  有的爸爸在教养孩子方面像个癞蛤蟆,戳一下,蹦一下,不戳不动。有时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真正的注意力永远都在手机上。明明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却根本没体会到高质量的陪伴。还有些爸爸上个班就觉得自己特伟大,每个月按时交钱就觉得尽到了责任,一张工资卡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妈妈已经走向社会,而爸爸却没有回归家庭。社会需要妈妈做职场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妈妈做全职太太。妈妈既要满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们骨子里对传统女性的认知。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代!   自身错位  婆婆越位、丈夫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妈妈自身的错位!   家庭的不和谐,婚姻的不稳定,使妈妈们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军奋战的妈妈,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从而不自觉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关爱太过,就成了束缚。任何一个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个摄像头一样时刻盯着自己。  缺乏人生广度和厚度的妈妈,所说的话老生常谈,所做的事一成不变,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让孩子觉得无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令孩子生厌。母亲成为了母亲,却失去了自己。  一个妈妈,首先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找到了自我认同感,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的妈妈,拥有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环,才能够抵御生活的种种暴击。  找准位置,各归各位!

  如果这个社会看不起奶爸,如果衡量一个男人成不成功,就看他钱多不多、官大不大,从来不看他夫妻关系是不是融洽,亲子关系是不是密切,那么嘴皮磨破了、喉咙说干了,男人也不会回家。社会和媒体应该多为男人回家鼓励与呼吁。

  曾经,日本也像中国一样,用经济实力评价男人,“会赚钱的男人才是好爸爸”。今天奶爸却在日本成为新宠,参与家务的男人备受欢迎。日本政府洞察到“父教缺失”对下一代和全民族的危害,鼓励爸爸参与家庭事务,宣扬“育儿的男人很棒”,“做家务是了不起的事”。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概而言之,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是一个边界清晰、职责分明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干好分内的事,绝不越俎代庖。关系简单了,问题就少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