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年79岁,育有一子六女,孙辈数十人,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7年前,她得了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本来精明能干的她,变得糊涂又低能了。
斗智斗勇给奶奶限酒 奶奶年轻时就爱喝酒。爷爷早逝,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大家把无法对爷爷表达的爱都倾注在奶奶身上,逢年过节都买酒孝敬她。
后来查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还有尿路感染,医生建议戒酒,奶奶的生活就不如意起来。家人不给买酒了,她就偷偷去附近的小超市买。后来,家人跟附近的多家超市都打过招呼,超市老板知道情况后都不肯卖酒给她,奶奶便开始回家跟家人大发脾气,气得满脸通红,还说要去告一众儿女虐待她。
随着病情的发展,奶奶变得跟孩子一样,每天净想着骗酒或者偷酒喝。前年,朋友送了小姑一大瓶杨梅酒,她随手放到厨房桌上,上个厕所的功夫,整瓶杨梅酒就不见了,找遍厨房都没有。一周后,她无意中在院子里的杂物间里找到,酒瓶被藏在一堆柴火中间,酒已经被喝过了。后来大家猜测,奶奶喝过一次后自己也忘记酒藏在哪里了,不然早就被喝光了,让人哭笑不得。
奶奶不光偷喝酒,还把料酒、醋、酱油都当酒喝,所以家里的调料做完菜就得收起来。实在藏不住了,干脆把厨房的门锁起来。本来以为这样就安全了,谁曾想,她又把洗衣液抱到床头当酒喝。
在家人们看来,要不要给老太太喝酒是个难题。不给喝,老太太要发脾气;给喝,怕加快病情进展,也怕她醉酒摔倒。后来家人商量,干脆每天定时给她喝少量的酒,不然为了健康,没有快乐,她晚年的生活也没有质量了。
习惯、理解,不与奶奶论是非 奶奶很节约,没糊涂前就常常捡路上的饮料瓶、纸盒回家,累积起来卖给小贩换几块钱。这几年随着病情的发展,脑子越来越糊涂,能卖钱的、不能卖钱的东西她都往家捡,甚至把别人家门口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拿回家,还把卫生间用过的厕纸一张张叠起来垫在床头下。
刚开始,大家还跟老太太讲道理,可她不承认自己捡过垃圾,还生气地说大家冤枉她。现在,家人都已经习惯、理解,不会再跟奶奶争论是非对错,她往家里捡,大家就悄悄往外扔。
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事。比如奶奶怕孤单,希望照顾她的人要跟她同住一个房间,哪怕住在她隔壁房间都不行。这本也不是难事,但是她凌晨三四点醒了就要找人说话。一天两天的休息不好还能忍受,每天都如此,大家都觉得吃不消,但也只能坚持。
想方设法让奶奶开心 尽管有子女轮流全天候无微不至照顾,村里那些真正独居的老人都羡慕她,但是奶奶感受不到幸福,总觉得自己孤单,每天早上起床就唉声叹气抹眼泪,这让大家很心疼。
为了让老太太开怀,大家想过很多办法,包括在客厅放上一台大电视,招呼村里年龄相仿的老太太到家看电视;每天送老太太去村里老年活动中心玩;送老人到佛堂念佛;找一些手工活给她消磨时光等。可是,这些招最后都失败了,原因是奶奶太爱唠叨,老伙伴们都不爱跟她一起玩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太太因为记性差,经常拿错别人的东西而与人产生争执。比如去佛堂,不是拿错别人的香烛就是拿错别人的雨伞,一来二去,原本的老伙伴也不爱跟她玩了。
现在,村里一些跟她要好的朋友早已嫌弃她,反而是一个同患阿尔兹海默病的老太太天天来找奶奶聊天。看她俩聊天,互相嫌弃的样子,觉得好笑,但也觉得可怜。
多陪奶奶聊天,甘当奶奶的“复读机” 今年6月,我在奶奶家小住了几天。每天早上四点多,她便一遍遍地推我的房门询问:“天亮了吗?天亮了吗?”大致五到十分钟一次,我一次次从睡梦中醒来,充满无奈和心疼。
是啊,她早已不会看钟表,也不能通过天色来判断是否天亮,恐怕很快连我是谁都不认得了。即便如此糊涂,她也依然记得爱我,头一天晚上睡前以五分钟一次的频率叮嘱我起码20遍:“你来了,奶奶很开心,我就在隔壁房间,有事情叫我啊!”我从小由她带大,这样的叮嘱再熟悉不过了,只是如今再听,充满心酸。
其实奶奶应该欣慰,她的孙子、孙女、外孙和外孙女时常在微信群里探讨如何给她带来快乐,只要有空就带上她爱吃的陪她聊天,听她一遍又一遍地唠叨,然后大家像复读机一样一遍遍重复回答。没有嫌弃,有的只是心疼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