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例人体冷冻的实施引起热议。从冷冻细胞到冷冻器官,再到冷冻人体,而冷冻人体的技术背后都有着对复活的深切期待。事实上,从冷冻人体到复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死而复生的梦,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国内首例人体冷冻实施——冷冻人体的复活之梦
心爱的人在婚礼上因病去世,伤心欲绝的未婚夫将她冷冻在密闭的容器里,二十五年后,已经死去的未婚妻在未来的世界苏醒重生……韩国电视剧《她回来了》中跨越时空的爱情,被人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2017年5月8日凌晨4点,桂军民49岁的妻子展文莲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医疗病房中停止了心跳和呼吸。桂军民代妻子签下了《遗体捐献同意书》和《生命延续计划知情同意书》,他的妻子展文莲从此将以头朝下的姿态沉睡在容积2000升、-196℃极低温的液氮罐内,等待有一天能和桂军民重逢。
作为在中国本土实施的首例人体冷冻,展文莲出现的意义绝不亚于中国第一位接受人体冷冻的重庆女作家杜虹。2015年5月,重庆女作家杜虹在美国阿尔科接受了人体头部冷冻,让人体冷冻首次成为国内热议话题。展文莲的出现,则让这个技术从美国进到了中国本土,人体冷冻,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展文莲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致电相关单位表达人体冷冻意愿,他们相信人体在冷冻之后,就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复活重生。这里面也包括桂军民,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只是进入了长久的沉睡。他也要加入生命延续计划,想着妻子要是在很久之后醒来,“得去陪陪她嘛”,他说。
从冷冻卵子到冷冻器官——冷冻技术并不遥远
为展文莲人体冷冻提供技术支持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本是一家以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转化等为主的专业研究机构。比起人体冷冻,细胞冷冻和器官冷冻技术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譬如因女明星纷纷“冻卵”而为人熟知的卵子冷冻技术,可以将母体健康时的卵子保存在-196℃的液氮中,以延长生育时间、保存生育能力。在2005年12月,我国首例采用快速冷冻技术保存的卵子复苏后胚胎的试管婴儿在山东诞生。
除了冷冻卵子、精子、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人体细胞外,卵巢组织等人体器官也可以进行低温冷冻保存。2015年1月,北京妇产医院与德国专家团队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并于2016年9月进行了我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再移植手术。移植后三个月患者卵巢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经过一年的跟踪,首例移植患者的卵巢功能依然保持良好。
今年9月,我国第二、第三例冷冻卵巢组织移植手术也在北京妇产医院成功完成。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的主要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介绍,卵巢组织冻存技术是将没有癌细胞或没有癌转移的正常卵巢取出一部分进行冷冻保存,等患者抗癌康复后,再将冷冻的卵巢组织移回自体,这样就不仅能为患者保留生育的希望还能保存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目前,在北京妇产医院冷冻卵巢组织的患者已有近百例。
人体冷冻尚不成熟——复活之路道阻且长
冷冻医疗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是否就意味着复活也指日可待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目前尚未有灵长类动物的整体冷冻实验证明人体冷冻复活可行。况且,现在能成功实施低温保存的只有相对简单的生物学对象,连人体器官的低温冻存都处于研究阶段,更遑论人体。而冷冻之后复苏情况更难以预料,脏器功能是否完好无衰竭、冷冻组织会否产生无法恢复的自溶、中枢神经是否可以恢复意识,都有待进一步考量。
此外,我国法律规定进行冷冻实验必须经过临床死亡宣布。阮祥燕表示,在冷冻状态下,确实可以将人体保存很多年,但现在的冷冻技术保存的大多是还保留生物活性的细胞或是器官,我国的人体冷冻技术更倾向于一种遗体冷存,死而复生比冷冻复苏要更显艰难。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主任刘强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说,“即便液氮冷冻技术如今是成熟的,但从细胞到器官组织,再到完整的人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体冷冻还涉及到医学伦理问题,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表示,卫计委将会统一召开媒体见面会对人体冷冻事件进行定性,目前不方便接受相关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