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安徽省红十字会承办,
健康时报首席媒体支持的“第四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暨应急救护研讨会”日前在安徽合肥举行。
形势紧
每天约1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中国每天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多少人?大约有一万人!建立胸痛中心则是把院内救治和院前救护形成一体化模式,把患者从开始发病到转运体系到医疗救治形成一个整体的模式。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和没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对比,无论是院前心电图的传输、救治时间和院内救治过程,尤其是住院死亡率,胸痛中心死亡率是2.6%,非胸痛中心则达到了4.2%。
心肺复苏“三低”窘境待解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推广心肺复苏。因为,有一天我儿子问我,有同学的家长说心肺复苏是要把肋骨压断了才能算成功,真的是这样吗?原来对心肺复苏,还有这么多误解,我决心推广心肺复苏。
我国面临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1%、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低于1%、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低于1%的“三低”窘境,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心肺复苏而失去生命或致残,令人痛心。
每延长1分钟被救成功率下降1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遇到应急救护事件时,是等待专业救护人员?还是尽早开展自救互救?目前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共识。我认为应尽早开展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要从白金十分钟做起。白金十分钟是指紧急事件发生最初实施急救处置的关键时期,此时专业救助人员很难赶到,每延长一分钟,患者被救成功率就会下降10%。因此,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早期对病人进行抢救才是最重要的。
任务重
让普通人用上直升机救援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办公室主任贾崇跃:我们已经成功实施了几百次空中救援。其中也有很多空中救援用于普通患者的疾病救治案例。
2014年,山东东营一砷化氢中毒患者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999直升机转运至解放军307医院接受治疗,这是我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机第一次转运病人。2015年实施了我国首次夜航转运患者,从河北隆化搭载一名心梗患者,顺利降落在北京安贞医院附近。夜航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
谁来培训合格的急救员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急救咨询中心亚太区经理HripsimeTorossian:如果你接受了急救培训以后,会每天运用急救技能、推广急救知识吗?小伤口患者急救员怎么施救,方法是否有效?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急救咨询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急救调研和急救培训。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急救员的培训师资。目前日内瓦一群专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针对急救员、针对急救师资的全球培训。
我们在乌干达、蒙古等都开展了相关领域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打造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满足各个国家红十字会的需求,另外一支队伍是建立全球层面的师资队伍来引领和推动急救人员的培训和推广。
施救者安全更应重视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合作部主管ThomasRussell:在应急救护当中,有效地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他人。在过去三年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针对医疗服务的暴力袭击造成约4200名直接受害者。
出新招
每年培训300多万救护员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中国红十字会每年培训救护员300多万,普及急救知识超过千万人次。“十三五”以来,红十字会在探索“小手拉大手学校+社区”的救护普及工作模式,倡导体验式救护培训,计划5年内全国建设150个救护培训体验基地。
澳门的学校里有个急救兴趣班
澳门红十字会学校校长及澳门红十字会副总监宋文珠:我们从2004年开始走进澳门中学,最早只是在一间中学开展,澳门学校每周有一下午时间是作为余暇活动的时间,作为他们一个兴趣班在学校开展,有些学校很希望建立一个急救组,为学校一些活动或者教育会做一些保障活动。从第一家开展急救组的学校到现在已有十三年了。
为了有效和规范化的进行推广,1992年建立了澳门红十字会学校,专门教授急救知识。这些年在学校的推广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经验。因为学生学好急救,可以影响他的家人,也可以影响他周边的人,同时也能学到自救救人的道理。
上海率先探索“好人法”
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大红:公众是否能够参加社会急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敢救,一个是会救,相关法律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社会公众是否敢救。早在2016年11月1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率先提出了社会急救的免责,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急救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上海出台的急救医疗服务条例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紧急现场救护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而这些规定缓解了广大市民对非医护人员现场施救合法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