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08日> 总第1440期 > 21 > 新闻内容
小儿小病有妙招
李清晨著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8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一些头疼脑热都能牵扯父母的心,一旦孩子病了,再有主见的父母立马心慌无措。本期将由儿科医生与您分享,当孩子生病时该如何应对。

  我用“话聊”治腹痛

  正值班,有位家长神情紧张地进来:“医生,快去看看我的孩子,他今天都打算出院了,肚子忽然又痛起来。”

  我随家长来到孩子所在的病房,14岁的男孩,正表情痛苦地在病床上辗转反侧。

  病人的入院诊断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入院时白细胞稍高,最近的一个血细胞分析显示白细胞已经降到正常,肝胆、胰脾、胃肠超声和胃幽门螺杆菌测定都没问题。对病人进行泌尿系超声和尿液分析检查,两项检查结果全是阴性。我的猜测落空,孩子腹痛依旧。

  “还是没缓解,咋办啊……唉,这孩子本来学习就不好,这耽误这么多天,本想出院后就回去上课的,不料又痛起来了。闹心!”家长的话也许是无心的牢骚,却给了我某种提示。

  “分散他的注意力,”我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男孩,发现他一直很专注地听着,“比如,让他上上网,玩玩游戏,打打篮球什么的。”

  大约十分钟后,孩子真的不痛了,得以顺利出院。我嘱咐家长,回家后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半个月后,家长来结账复印病历办医保,恰好当天我在办公室,问了一下孩子的状况,肚子倒是没再痛,玩得那叫一个欢……

  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把它称为功能性胃肠病,这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属于心身疾病。有研究发现,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神经精神因素可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胃痛。

  在治疗方面,迄今为止并无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一方面,对家长做必要的解释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另一方面,帮助儿童在参加日常活动的同时控制或耐受症状,父母有意淡化症状,不要总把孩子当做特殊的、病态的小孩儿来对待。  家有小儿常备开塞露

  每次值完夜班,我都想把有关开塞露的用法告诉所有孩子的家长。

  春节期间的一个夜班,几个家属急匆匆地来到外科急诊室:“医生快给我们看看,孩子哭得太厉害了,县里医生说是肠梗阻。”最后进来的家长把孩子放到了检查床上。查体之后,我开了一张开塞露的处方,并详细告知了用法。十分钟后,家长领着孩子走回来,小家伙脸蛋上的眼泪还没擦干,但肚子显然已经不疼了,一点痛苦的表情也没有。大半夜的花几百块钱打车来省城,结果治疗费用只花了8角5分钱……

  病儿来的时候,带了张腹部X线片,提示有肠梗阻。当地的医生生怕耽误了孩子,就建议他们转往上级医院。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这个孩子赶上节日开怀大吃,两天没大便,后来突然发生腹痛,除了哭闹不安,没有其他异常。不大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腹痛。

  为什么我首先叫孩子用开塞露而不是先作一系列检查呢?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开塞露既是治疗措施又是诊断措施。因为经开塞露灌肠排便后,如果腹痛即刻缓解,那么,患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如果腹痛无变化,医生就可以进一步考虑其他较为严重的情况,比如阑尾炎、肠套叠等。

  假设在未给予开塞露灌肠前作彩超检查,病儿可能正处于肠道痉挛的状态,超声结果可能会提示:肠蠕动不规律,含气较多……而且孩子在剧烈疼痛中往往不太配合,也会给超声医生的操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经开塞露灌肠排便、排气后,如有必要再行相关检查,更易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症状。

  民间有言,“肚子疼不算病,有泡屎没拉净”。但并不是所有的腹痛都能靠开塞露解决,特别是对于有发作性腹痛和习惯性便秘的孩子。

  比如,孩子偏食,进食肉类过多,食物中纤维素不足,就容易发生便秘。学龄期儿童早上无大便习惯,而上课又不能随时排便,久而久之就出现便秘,甚至突然发作腹痛。

  摘自《医生爸爸的365夜》,李清晨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