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医师 郭 煦各年龄段,高发疾病有所不同,可以结合年龄情况进行筛查。
20~29岁 这个阶段的检查者,一般身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个别人由于饮食不当、应酬饮酒、休息少、压力大等原因,存在肥胖、血脂异常等情况。建议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视力、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女性可以加做乳腺检查以及妇科B超检查,已婚女性建议每年做一个宫颈癌筛查。
另外,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活动范围较广,最好检查一下乙肝两对半,如果没有抗体,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还有一些性传播疾病,如艾滋、梅毒,不属于常规体检项目。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担心,可以悄悄地告诉医生,加做这些项目。简单地多抽一管血,我们会帮你保密的。
30~39岁 这个阶段的检查者,由于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代谢方面的问题。建议在20岁的检查套餐基础上,加做血糖、尿酸、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等相应的检查。此年龄段的女性,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的基础上,可以加做HPV检查,进一步筛查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40~49岁 此阶段检查者,应增加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血压、血脂、血糖为必检项目,如果为高危人群,可加做心脏彩超、血流变、脑血流等检查。另外可以做眼底检查,通过视网膜动脉,了解全身以及脑动脉的情况。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过度肥胖者,更应该注重眼底检查。这个阶段的女性处于围绝经期,容易出现钙质流失,建议加做骨密度检查。
50岁及以上 此年龄阶段的检查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是做肿瘤方面的筛查。建议加做肛门指检进行直肠肿瘤、前列腺肿物的筛查。目前低剂量的肺CT检查,辐射小,准确率较胸片明显提高,可以作为肺肿瘤的影像学筛查。除了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协助筛查。
甲胎蛋白(AFP):与肝癌具有相关性。但孕妇、肝炎、肝硬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假阳性。
癌胚抗原(CEA):是消化系统肿瘤的指标,如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CA125:与卵巢癌、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子宫腺肌症也可引起升高。
CA199:是胃肠道肿瘤标志物,与胰腺癌和胆管癌有相关性。
CA153: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
TPAS(前列腺特异抗原):与前列腺癌具有相关性,但前列腺增生也可能轻度升高。
但需要提醒一点:并不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是“中招”了。有些良性疾病本身也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还有一些肿瘤标志物本身比较敏感,炎症、溶血、标本放置时间、检验误差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升高。肿瘤标志物一般是几个指标联合应用,如果出现异常,可以结合进一步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据微信号“医来er趣”(yilaierqu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