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05日> 总第1439期 > 19 > 新闻内容
食物过敏最凶险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乔靖芳/文 牛宏超/摄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乔靖芳/文  牛宏超/摄活动背景:近日,第十一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在京召开,大会围绕着过敏防治周主题,面向广大医生和患者宣传普及了正确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反应急
大多为速发型
在全球范围内,人群患病率最高的过敏性疾病是过敏性鼻炎,中国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大概有10%,而食物过敏的患病率是5%。虽然食物过敏并不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但它确实是最凶险的过敏性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王良录解释,这是因为食物过敏起病急、比较容易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会造成死亡,而过敏性鼻炎、哮喘都是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某种症状提醒患者,所以说,食物过敏要比鼻炎、哮喘更凶险。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可以分成两大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是在进食两小时之内出现症状,症状比较重,包括风团(也就是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少数过敏患者还可表现喉头水肿、哮喘;而迟发型则是进食数小时后,甚至数天后才发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紫癫、关节痛及黏膜溃疡等。
临床上,速发型比较常见。对患者来说,吃完食物出现比较明显的风团、皮痒伴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是流泪、流涕、喉水肿及哮喘等呼吸道症状,都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我国常见的食物变应原,儿童主要是鸡蛋、牛奶;而成人有鸡蛋、牛奶;鱼、虾、蟹等海鲜;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桃、苹果、荔枝等水果;扁豆、芹菜等蔬菜;小麦(谷胶蛋白)、荞麦等谷物以及酒石黄、亚硫酸盐等食物添加剂。   诊断难 变应原太多变
食物过敏诊断确实比较困难。
王良录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食物种类繁多,特别在中国,哪怕是一个盒饭,里面包含的食材(包括调料)也可能接近20种。而且不同的食物变应原,致敏强度不同;同一种食物变应原,过敏强弱存在易感者的年龄和地区也有差异,比如儿童对鸡蛋、牛奶过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比如花生过敏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过敏病人要远高于中国;而且食物变应原还具有可变性,有些人对水果过敏,但大多数水果过敏的人吃经过高温处理的水果罐头却没有问题。
二是对患者进行皮肤试验,包括点刺试验,出现的阳性结果仅供参考,不一定有诊断价值。
如果病史明确,且皮肤试验的结果与病史相符合,则具有诊断价值,但如果病史阴性,皮试阳性,则不能将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对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皮内试验、甚至点刺试验,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最好慎用,用体外检测来代替。
所以,要诊断食物过敏,首先要了收集患者详尽、准确的病史,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注意进食与症状出现的时间等。而对于迟发型的食物过敏则必须要指导患者坚持记录食物日记,根据日记来寻找原因。
“治疗食物过敏,最佳的方法是禁食致敏食物,有的致敏食物也可以烹调、加热失去抗原性,比如蔬菜、水果。还有患者咨询食物口服免疫治疗可不可以治疗食物过敏,我给出的答案是: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不建议临床应用。”王良录说。
此外,很多医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变态反应科(过敏科),或被分散到其他科室,如果诊断都不准确,根本谈不上规范治疗。
有误区 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很多人做完所谓的“食物不耐受sIgG检测”,只要显阳性的就不敢吃了,说是食物过敏,其实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根本不是一码事。
王良录解释,食物不耐受与身体的免疫系统没关系,它是非免疫反应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代谢异常、食物的药理学特征,以及通常因食物处理不当产生的食物中毒样反应,但不包括真正的食物中毒。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包括酶的缺乏、吸收不良、药理作用等,比如,乳糖酶缺乏会导致过量的未消化乳糖进入大肠,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产生过量的有机酸、产气,有人喝了超过其耐受量的牛奶5~30分钟后,出现腹胀、排气,甚至腹泻,就是乳糖不耐受。
食物过敏,则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之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或组织损伤。常出现呕吐、口腔黏膜溃疡等急性及胃肠炎、乳糜泻等迟发型的消化道症状;出现更多、更早的是皮肤症状,如风团、血管性水肿、慢性湿疹,个别患者还会发生过敏性紫癜;还可出现流泪、流涕、喉水肿及哮喘等呼吸道症状,不过这些呼吸道症状都很少单独表现,往往只是严重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食物过敏症状明显,在临床通常以禁食致敏食物、误食诱发症状对症治疗为主;食物不耐受症状较隐蔽,临床通常以调整饮食治疗为主。   食物过敏还会引起这两种病
嗜酸性细胞性食道炎(EoE)
EoE是一种食管动力功能障碍的症状,多发生在欧美地区,儿童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反流、上腹痛或腹痛、胸痛、胃灼热等,成人多表现为吞食固体食物后吞咽困难。“一般认为EoE是由食物或者环境过敏原引发的,且由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包括IL4,IL5,IL13)。”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费贵军说。治疗EoE,常用的方法有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饮食疗法包括:基于检测结果的膳食提出来疗法、经验性膳食剔除疗法、要素饮食。在规范饮食的同时,药物治疗也要跟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在进行8周治疗并复查胃镜;使用糖皮质激素,这是唯一显示能够改善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和组织改变的药物疗法,同时也是治疗儿童和成人EoE主要治疗方法。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的疾病,高达15%的耳鼻喉科门诊患者以及50%以上的声音嘶哑患者与LPR有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少过敏患者还会引发患上LPR”,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闫燕介绍道,“24小时双探针pH监测是LPR诊断的金标准,当患者的喉咽pH小于4、食管pH降低随后发生的喉咽pH降低、排出进食或吞咽时的pH降低、快速地pH下降而不是缓慢降低时,基本就可以判定为患有LPR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