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刘 淼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首小诗:“一台顺产=五台剖宫产,更耗精力、腰力、腕力,更可怕的是种种犹豫和怀疑。无数个夜晚,小伙伴们陪着产妇们度过,在哭闹嚎的奏鸣中,在血尿粪的包围下,用一声响亮的啼哭结束一场煎熬。”
有人留言,说不能理解,什么叫“在血尿粪的包围下”?生孩子就生孩子,怎么被形容得像大小便失禁了似的呢?
很多医院没有开展家化分娩,也就是俗称的“家属全程陪产”。产妇家属们对生孩子的认知,多是通过看电视获得的,演员歇斯底里的几声惨叫,脸上用喷壶洒些汗水,马上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宝宝就生出来了。他们哪知道妈妈们在产房里经历的种种痛苦和尴尬呀!
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产妇都能遇到。有疼起来哭天喊地的,有疼起来撕咬衣服的,有疼起来要自杀的,有疼起来光着屁股满产房跑的……说实话,我天生就是干妇产科的料,从工作第一天就对这些事情见怪不怪。
生孩子是真的疼,我特别讨厌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味说“没事没事,咬牙坚持一下就好了”的大老爷们。你自己去试试就知道有多疼了,那可真不是娇气,也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事情。都说生孩子相当于20根骨头一起碎,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形容疼的程度。
无数个夜里,我被助产师叫到产房,路过门口时看见一群家属东倒西歪睡得鼾声四起,总是轻轻地叹口气。你们太太在产房里备受煎熬,你们的宝宝在肚子里性命攸关,医生助产士在产房里竭尽全力,你们什么都不知道。
一般的顺产助产师就能搞定。如果叫到医生,要么产程进展有问题,要么胎心胎监有问题,要么产妇情绪在无法控制。
网上有些人说医生会诱导孕妇剖宫产,我总是呵呵一笑。工作这么多年,我和同事们没干过这事儿。顺产比剖宫产好,地球人都知道,只要有机会,我们都愿意劝妈妈们再试试、再坚持一下。
遇到哭闹嚎的妈妈,我们能做到“铁石心肠”。疼痛难忍,当然会打退堂鼓;坚持不了,当然会宣泄情绪。我们会适当劝一劝,然后让她们自由发挥。能哭是好事,至少能让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能下床乱跑也是好事,证明体力充沛,还减少血栓。
等妈妈们上了产床,基本算是看到胜利曙光。一群医务人员在旁边,摆体位的摆体位,指导用力的指导用力,还有人给妈妈们喂水喂巧克力。
宫口开全后,我们要时不时地检查宝宝在子宫里的方位,离出口的距离。就像一辆巨型货车准备拐个大弯,司机一刻不能放松。这个时候,妈妈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撒尿,有时候我们一边检查,一边被尿喷一胳膊。真的没啥,因为宝宝头下来了,压迫前面的尿道,并且因为疼痛,妈妈们对尿意不敏感。而且能撒尿是好事情呀,有尿说明妈妈们不是衰竭状态,我们可以根据量和颜色来分析妈妈们的情况。再说了,撒了尿,没有膀胱阻挡,胎心更好听,宝宝头更好下降。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主动去导个尿。
被尿喷一胳膊不算啥,有时宝宝出来那一刻,一股热乎的羊水飙出,能顺着助产师的领口流一胸脯。每看到这场景我都会安慰一下:羊水美容养颜,正好做个SPA。
至于拉■■(大便),我们就更开心啦,这个时候基本是要解决战斗了。除非洗肠,否则每个人都会有点■■留在直肠里。等宝宝头足够低时,就会压迫到直肠,排出■■,这时基本可以看到宝宝的胎发了。到了后期,生娃用力和便秘时用力一样。所以我在第二产程指导妈妈们用力的时候,喜欢叫她们“拉屎、拉大便”。
很多妈妈会不好意思,平时知书达礼、温文儒雅的自己,怎么能在一群医务人员的注视下拉■■呢?实在太羞了。真的没啥,把产褥垫换一换就好,没什么比筋疲力尽、担心受怕几个小时后看到胜利能让我们更开心的。
生完孩子,我习惯帮妈妈们把额头的汗擦一擦,把凌乱的头发捋一捋,说几句鼓励的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也不愿意自己脏兮兮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每次在产房门口,看到丈夫爱怜地搂着老婆,爷爷奶奶高兴地抱着宝宝,外公外婆兴奋地打着电话,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开心。
没人知道,妈妈们在产房里的种种尴尬,这是我们和妈妈们之间的小秘密。据微信号“淼哥故事会”(liumiao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