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能带娃上班确实方便!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单位自办幼儿园、托儿所。
上海市总工会目前已经递交《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亟待解决0至3岁幼儿的托育问题》提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鼓励企业自办或者合办托育机构。
养育孩子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性供给,更有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相对于物质化养育而言,母亲温暖的话语和怀抱,才是最好的营养品。从小得到母乳喂养、亲情关怀的孩子,人格、情感与道德发展,会更和谐健全。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显示,他们将幼小的猕猴和母猴隔开,给它们两个妈妈,一个是用钢丝绑成的、有奶瓶的“硬妈妈”,另一个是用棉绒布做成的、没有奶瓶的“软妈妈”。本以为小猴子肯定会喜欢“有奶的妈妈”,可它们吃完奶还是会找“软妈妈”。而这些没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小猴子,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入托难”不断加剧,教育成本更在增加。很多人都非常怀念曾经的“职工幼儿园”。现在,哺乳期的母亲为了工作,结束产假后不得不将婴幼儿放到家中,接受牛奶喂养;或者早早送到幼儿园,分别整整一天。
单位开办托儿所,招收员工子女入学,不仅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降低了员工的教育成本,更带来了精神福利与爱的哺育。目前,在首批授牌上海工会“职工亲子工作室”的12家试点企事业单位,年轻爸妈们带着娃上班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
母亲距离孩子近,走几分钟的路程就能到达托儿所,午休时间就可以去看孩子,也让母乳喂养得到了货真价实的落实,让婴幼儿得到更多母亲关爱。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拥抱、小亲吻,能给孩子带来无形的身体与精神温暖,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综合素养和慧力提升。
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职工育儿教育中其实并非易事,招聘和培养专业化的早教老师,为员工提供更为规范、专业、科学的早教教育,引导更多公共机构提高早教水平等都需逐一面对。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育儿福利,也解决了教育中的实际困难,更能激活员工的忠诚感和敬业精神,强化霍桑效应,提高单位整体凝聚力。
当然,企事业单位自办幼儿园也会涉及场地、办学资格、师资水平,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权益边界等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帮扶与支持,但愿未来能有更多家庭和孩子分享到这样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