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18日> 总第1434期 > 01 > 新闻内容
振奋!三年后中国成第一移植大国
健康时报评论员 徐婷婷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查看次数:  

  两个角膜,两叶肺脏,两个肾脏,一个心脏,一副肝脏,一个胰腺……一人捐献,多至9人重生。

  近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喊出令人振奋的数字:让国内相符资质的器官移植医院在2020年达到300家,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器官移植国家。

  公元前300年,我国就已有器官移植的设想。《列子·汤问》载“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赵齐婴志弱而气强,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而如今对器官移植的拷问,更多的是当现代医疗无法维持生命时,该作出怎样的抉择?知名影星伊能静曾公开贴出“器官捐赠同意卡”的照片,她的手包里一直装着捐献证,坦然而笃定:万一哪天离开了人世,医生看到后就会明白。已故知名艺术家柏寒,更是留下“让我有尊严的离去”的遗言,将自己完全交给了医疗事业。

  有所“受”则必有所“施”,要迈入器官移植大国之列,不能依靠个别爱心人士的善意之举。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愿加入到器官捐献的队伍当中。据统计,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近30万。相对地,每年数以万计的病患也在移植后得以延续生命。

  浙江开化县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徐萌仙在今年4月收到了一段心脏跳动的录音和心电图,这是来自于5年前接受她女儿心脏移植的受捐者。再次感受到女儿心脏的跳动,这位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徐萌仙的女儿作为30万志愿者中的一个,诠释着对生命的另一种理解,之于离世者无损,生命得以延续,“人死而不能复生”被颠覆;之于受赠者,又使健康得以重建,可谓功莫大焉。

  良善的供给也须依托给力的制度!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将“鼓励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列入修订条例;2016年又专门为人体捐献器官转运设立了绿色通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洁夫晒出了自己的器官捐献志愿电子证书,这位以推进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闻名的全国政协常委,一如既往地将自己最核心的关注点落在了器官捐献上。

  成为第一移植大国,法律与制度的成熟完善依然在路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的观念也需要在点滴中转变。也许有那么一天,捐献器官的行为也会像“落叶归根”一样自然。

  那时,生命在阳光下延续,人间和天堂的渡口,医生为来往鞠躬。愿更多的人在弥留之际道一句:此生就到这里,而生的延续才将要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