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11日> 总第1432期 > 23 > 新闻内容
闷罐天闷出不少事
健康时报记者 梁 缘 胡丹萍 吕 霖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1日  查看次数: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尽管已经立了秋,但夏天的热情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中央气象台从7月7日开始连续发布高温预警。

  全国许多地方至此都进入了高温高湿的“闷罐天”,

  有人戏称:“买了张凉席,一觉成了电热毯;带小狗遛弯,一圈下来变热狗;麻将牌儿刚码好,居然直接糊了!”

  “闷罐天”影响的可不只是穿衣、体表感觉、心情等,

  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还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  让人“挠恼闹”

  其实是夏季皮炎  一到夏秋季,皮肤就遭罪:脸上、背上小红点接二连三地往外冒,微微隆起,刺痒难耐,恨不得五指齐上阵,挠个痛快。

  这些让人看着有“密集恐惧症”的小红点,其实是一种疹子,是夏季皮炎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皮炎有自己的季节偏好,闷热的夏秋季最张狂。它们大多喜欢驻扎在我们的手臂和腿上,尤其是小腿的内侧,经常有对称性。

  “有些人腰带覆盖的部位易长这种疹子,长期久坐的人,会发现臀部出这种疹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舒友廉介绍,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高温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天气持续高温闷热,身体四肢躯干就容易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红斑丘疹或丘疱疹。

  对付这种皮疹切忌“以牙还牙”,用冷水、热水、抓挠来止痒往往会“激怒”它们,让刺痒感更强烈。舒友廉介绍,对于夏季皮炎,最好的方法是“放空”和温水清洁。所谓“放空”就是减少衣物覆盖、通风、纳凉,穿着宽松、吸汗、透气性好的衣服;其次,做好皮肤表面的清洁工作,温水即可,少喝含糖饮料,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对于夏季爱美的女性而言,要少涂油腻厚重的防晒霜,清爽滋润的护肤霜配合遮阳伞这样的物理防晒方式就足够了!   天热不流汗,也是一种虚

  夏天闷热潮湿,动一下就大汗淋漓,黏糊糊的不爽利,但偏偏有些人即使遭遇再热的天气也很少出汗,甚至不出汗,但这可不值得羡慕!

  正常人的身体上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一般气温超过30℃,人就开始冒汗了。通过汗液的挥发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保持恒定。因此,出汗的首要功能就是充当体温调节器的角色。

  “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经常呆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白彦萍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季不易出汗的人大多是脾肾阳虚型的患者。

  这类人在夏天要注意少吃寒凉的食物,不能在空调房间呆得太久。平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吃一些比较温补的食物或中药汤剂,比如桂枝、党参等进行调理。

  行有余力的话,大家不妨每周参加1~2次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比如羽毛球、足球等,让自己体验一下汗畅淋漓的感觉,强化皮肤的代谢功能。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在早上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到户外活动一下,让身体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温度,微微出出汗,对健康有百益而无一害。

  如果上面这些工作你都做到位了,结果还是不怎么出汗,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的原因,或者是患有其他内科疾病了,比如某些皮肤病(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某些内科疾病,诸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治疗。  双腿不听使唤,原是缺了钾

  “两条腿根本使不上劲,怕是中风了吧?”询问病情时,朱太太带着哭腔。这是她第二次感到“双腿不听使唤”,伴随麻木,还有呼吸不畅的阻塞感。

  医生倒显得很平静,在先后察看了额纹、瞳孔、上肢、脊椎曲度、病理反射等之后,告诉朱太太“你这是患了低钾血症”。

  “缺钾?我只听过缺钙,从没听过缺钾。”她和老朱犯起了迷糊。

  事实上,钾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果人体缺少钾元素,就会导致神经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中枢神经等系统发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这也可以解释为啥朱太太感觉自己的意志无法支配双腿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连娣介绍,由于夏秋季高温闷热,人体水分蒸发量大,如果日常补充水分不及时,或补充水时缺少盐分,再加上夏天食欲减退,盐分补充不够,都可能造成钾的摄入量不足,低钾血就找上门了。

  另外,一些高血压、高血脂、慢性心衰患者等,因需要长期使用利尿剂也可造成钾的丢失。临床上,急性低钾血症的症状要比慢性低钾血症严重。患者可能出现无力、站立不稳、胸闷气短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如果在闷热的天气中感觉自己有烦躁、易激动等情况持续出现,也可能是因为低钾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谢连娣医生说,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在让人汗流不止、闷热难受的时节,低钾血症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概率也不是很高,我们的饮食还是能保障钾的摄取的。

  这种天气,日常可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如荞麦、玉米、红薯、菠菜、苋菜、芹菜等,海产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走路像被人骑

  颈椎受了寒

  近日北京不仅高温,还极其闷热。有幽默的网友发微博说,“我感觉头上像死死扣了一个大罩子,感觉自己走走路都会随时摔倒,颈椎僵硬难受,像有人骑在我的肩上,遛着我满大街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桑志成说,风寒湿邪是颈椎病的常见病因。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掉以轻心,以为只是天气闷热感觉不好,其实这是很典型的夏季关节病,很多人首当其冲遭殃的就是颈椎。

  夏季虽然气温高,寒邪入侵难,但是由于阴郁闷热的天气时不时会出现,如果这个时候为了对抗暑气热闷,在室内一直吹着空调,身体确实能够迅速降温,但也容易让“湿邪”入侵体内,从而引发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出现问题。

  闷热的天气中除了热,湿度也不小。高温的环境下,身体毛孔自然比往常张开幅度大,中医上所说的“风、寒、湿”三邪比较容易趁虚而入,容易侵入体表累及关节。

  中医里的“湿”属阴邪,浊而黏腻,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暑热的湿邪侵入体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给年轻人的关节健康带来隐患,更会加重骨关节疾病患者的病情,待天气转凉、阴雨绵绵之时,造成病情反复、病程加重。

  专家提醒,如果天热坐在空调房中,尽量别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风口”之下,凉气直接吹着爽快,但稍有不慎就容易让外湿留置于关节。而在饮食方面也可多吃一些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食物,例如红豆、茯苓、薏仁、葛根等。

  头晕体无力

  不怕中暑怕中风

  炎热的天气里,如果面不红、耳不赤,却出现头晕、肢体麻木、半侧身体无力,可别以为就是中暑的症状,而要考虑中风,尤其是有高血压的人群。

  “天气出现闷热状况,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液在循环系统血管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增加。”陆军总医院心血管病房主任和渝斌说,加上随着温度上升,机体的血管会发生扩张血压降低,身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包括心、脑、肾等易出现相对缺血状况。尤其是在机体的动脉血管已有狭窄的情况下,与狭窄动脉有关的器官组织发生的缺血缺氧情况就更严重。心、脑的缺血导致的后果尤为严重,轻者容易诱发心绞痛或一过性脑缺血,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就好比我们的自来水供水,楼层越高的水压越低,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导致的脑部的缺血后果最为严重。对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和渝斌主任形象地比喻。

  那如何辨别是中风还是中暑呢?和渝斌介绍,一般来说,中暑多在高温、湿热无风的环境下发生,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面红耳赤、头痛等,这种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伴有口渴、多汗(后期少汗或无汗)等现象。而中风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或运动障碍等,但很少出现中暑的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且不适与温度无关。

  对于一些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和渝斌特别提醒,炎热季节,血管扩张,血压会出现波动,降压药的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疼出红疙瘩

  夏秋谨防“缠腰龙”

  老梁是中学老师,但他几乎没有假期。每个暑假,他都在补习班忙得团团转。最近这两天,老梁觉得左臂膀内侧隐隐刺痛,一开始以为是睡觉被压了,没在意。结果痛感竟然还转移了,慢慢从左臂转到了左胸,而且痛感越来越明显,疼得都睡不着觉,红疙瘩也不断扩散。辗转了皮肤科和疼痛科就诊后,医生确诊为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缠腰龙”。

  “带状疱疹一年四季都会发作,但在季节更替的时候,尤其在夏秋、秋冬更易发作。”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许惠娟介绍,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会持久地潜伏于感觉神经或颅神经节中,一旦劳累、熬夜、酗酒等,就能“激活”它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疼痛科主任董锡臣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很大,尤其是年轻人,熬夜、饮食无规律、过度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劳累过度和营养失调,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病。另外,高温天气造成情绪波动大、贪凉,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带状疱疹。

  年龄超过60岁的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要及时到疼痛科就诊。董锡臣说,这是因为带状疱疹发生后遗神经痛跟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免疫力越差,一旦发生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的伤害很难自我修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也就越大。

  董锡臣提醒,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需要及早进行系统性的神经干预治疗!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神经自我修复能力低,疼痛程度重,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早治疗、正确治疗就可以使患者尽快免受疼痛的煎熬,及早回归正常生活、恢复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