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08日> 总第1431期 > 10 > 新闻内容
老人为啥爱囤垃圾?
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隆春玲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8日  查看次数:  
  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隆春玲
家里生活条件不错,可为什么有些老人偏偏喜欢捡“垃圾”、攒“破烂”?到底是忆苦思甜,还是生了病?尽管“囤积心理”各个年龄都有,但老年人囤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更为复杂的因素,比如成长环境、生理特点、性格因素等。
什么都囤
考虑中早期老年痴呆
在女儿百般要求下, 老李来到我院门诊。女儿说,母亲去世5年了,老爷子一个人住,这几年,老李开始囤积东西,菜叶、报纸、烟盒、广告纸……什么都往家捡,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各种垃圾堆得连门都打不开。后来经过检查,老李的确患了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到中期阶段,对外界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都已经出了问题,他们把什么都捡回家,完全出于“生存”本能。正常人觉得没用的东西,被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认定是维持生活基本需要的物品。如果家里的老人突然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他们是不是罹患了老年痴呆。
垃圾将自己的居住空间填满,能给予他们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而失去物品的念头使他们惊恐万状。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拾的垃圾上,还有的人是为了增加部分生活收入,以获得更大的安全感。
只囤旧物
对艰苦记忆念念不忘
喜欢囤积东西,很正常,每个人都有,每个时代都有。东西明明知道没用了,仍然舍不得扔,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简单的认知矛盾的反映,就是一个取舍心理的问题。只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就是一种很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也不必过于紧张。对于过分囤积东西的情况,中老年人表现得尤其突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小时候大都经历过苦日子,习惯了精打细算。很多老人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等到他们稍微长大一些,虽然能吃饱了,但物质依然短缺,曾经的生长环境让他们形成了对物质价值的判断,这种价值观形成之后,就很难轻易更改,虽然物质丰富起来了,但是对物质的价值判断还是没有随着一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传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社会发展的矛盾。
拒绝囤积
从转移注意力开始
对于爱囤积的老人,家人要多给予老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去交流,去反省,从而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老人对废品垃圾进行清洗、消毒、收纳。不妨从“垃圾带病菌易致病”的角度着手,慢慢与老人沟通,劝导老人主动处理垃圾,以防火灾和生病隐患。
如果能够吸引老人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为他们建立起新的社交圈,也能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减少囤积行为。
此外,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有的老人大脑出现了病变或衰退迹象,可能为老年痴呆的前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或强迫症,必要时应带老人尽早就医,对老人的认知功能、对话功能、行动能力等进行测试,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