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04日> 总第1430期 > 22 > 新闻内容
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综合自微信号“中国经济网”(ourcecn)、杭州网、半月谈、新浪微博、奥一网等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4日  查看次数:  

  有孩子一个暑假报4个游学团

  上面这笔账,占大头的是出国游学这一项。据介绍,美国、英国这样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去的人比较多,费用也比较高,最贵的美国NASA太空营夏令营要37800元。去新加坡也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因为它是个英语国家,飞行时间5个多小时比较合理,6天10000元左右的价格很多家长也可以接受。

  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境外游学团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一位冯老师说:“有的孩子从升四年级那个暑假开始,每个寒暑假各去一个国家游学,现在都上初中了。”

  “有个孩子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暑假报了4个游学团,马不停蹄去了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他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在家里又待不住。还有个孩子也很特别,光是加拿大童子军夏令营就去了两次,他说很喜欢。”

  非常“克制”的补课费,仍需上万元

  南京某幼升小学生家长以今年暑假补课为例算了一笔账:英语补课共约4000元;绘画每节课85元,一周一次,暑假共680元;幼小衔接暑期班3100元;舞蹈暑期班2600元。“这已经是非常‘克制’的补习单了,即便如此仍需上万元。周六上午幼小衔接课程上到12点,下午12点45分又要开始学英语。”

  对于即将小升初的家庭来说,花费更大。北京21世纪教育学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大家才会对校外培训机构趋之若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说。

  家长为何选择“烧钱式”教育?

  “烧钱式”教育的背后既有炒作,更有家长的焦虑。一位家长以博弈论解释家长们争相“烧钱”的怪圈。譬如校外补课,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他人减负你增负,你将取得相对优势;其他人增负你减负,你就会处于弱势地位。权衡利弊后家长有可能选择合作么?绝无可能,只有互相主动增负。各种特长班、国内外游学,也是同理。

  “烧钱式”教育带来的更大恶果是人为打破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起点公平。“尤其是农村孩子、底层家庭、弱势学校的学生。”江苏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认为,“在这种规则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类培训、游学机构。”

  但本质上来说,家长要“烧钱”,为孩子提供更好资源,是由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趟游学花掉几万元,值不值?

  作为游学项目的埋单者,家长们态度各不相同。

  王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所公办小学,五年级。“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英国游学,半月30000块,主要看重行程设计,既有住家体验,又可以去当地学校跟学生一起上课,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肯定有好处,我希望他能提高口语水平。”

  也有家长不打算安排孩子暑假出国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没错,但一定要出国游学吗?这一趟就是几万块,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孩子没有概念,他们会觉得很轻松。别人去我们也就要去?我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种攀比、跟风的习惯。”

  寒门难出贵子,没钱就别掺和?

  此前的一篇热门网络文章《残忍但诚实的忠告:你没钱就不要掺和这事了》也引发不少热议。此文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忠告那些“教育资金相当匮乏的普通人”,没钱就不要妄谈“减负”和教育改革,因为有钱人比你更努力、更用功。

  曾有媒体报道,某重点中学每年高考状元的家庭背景最低也是中产。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需要投资的。富贵家庭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给孩子报效果最好的培训班、请最专业的家教,寒假暑假带去全球旅行。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营养、知识、视野、资源,这些东西,核心就是要烧钱。哪怕有的孩子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没关系,家里有办法把他们送出国,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借助一切资源,完成人才的高级定制。

  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而富贵家庭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会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教育公平须保障“起点公平”

  殷飞认为,要缓解家长的焦虑,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更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升学竞争激烈程度反而更强了?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心理在起作用,并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学区房、培训班,必须关注到教育资源的资本化苗头。”殷飞等教育界人士认为,本质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更多意义上还是社会公共产品。政府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谋划,尽可能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做好政策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