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01日> 总第1429期 > 12 > 新闻内容
新生儿影像检查首选B超
白轶南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1日  查看次数:  

  “新生儿的腹壁非常薄、前后径小,用高分辨率的探头能发现很多细微的病变。”有着“B超神探”之称的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贾立群教授指出,对于新生儿,B超可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用于新生儿全身检查诊断

  吐奶、哭闹、蹬踹……给生病的孩子做检查,往往是医生一身汗,孩子也没少很受罪。比如,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如果做胃肠造影确诊要给孩子喝白糊糊一样的硫酸钡,然后进行X光透视,孩子不仅会非常痛苦而且接受大量的放射线辐射。

  普通的X线检查、CT检查对新生儿有辐射危害的风险,关键的是有的孩子在拍片子过程中,因为哭闹、呼气及体位等原因,照片质量难以达到诊断要求,往往要重复、甚至多次拍摄。B超只需要露出肚子,某些疾病即便孩子哭闹也能做检查找病因。

  事实上,随着超声探头、分辨率、帧频等指标的提高与不断突破,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的腹部、心脏和浅表器官的诊断准确性大大提高,不仅用于贲门反流、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等消化道疾病诊断,还可以用于髋关节脱位、新生儿颅脑疾病、肛门直肠畸形等。

  贾立群教授打趣地说,在儿童超声除了头发和指甲没看过,眼睛、鼻子、耳朵、扁桃腺、肌肉骨骼他都看过。可刚说完这话没几天他就收到一张B超申请单,让他看看患儿的甲沟炎指甲嵌入组织内有多深。又过了几天他给一个小男孩做B超,发现膀胱里竟有一根头发。他开玩笑说,以前没看过的东西这回全都补齐了,B超基本可以应用到新生儿全身的检查诊断中来。

 

  打破“禁区”诊断肺部疾病

  因超声波无法穿透充满气体的肺脏,一直以来肺部疾病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然而,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敬教授,却带领着团队打破了这一“禁区”,已用超声替代X线检查用于新生儿肺脏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他举了一个例子,湿肺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是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两个最常见的原因,但因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二者的治疗与预后有很大差别。

  前者治疗简单、预后较好,后者则治疗难度大、花费高、且预后相对较差。但仅靠临床表现和X线很难对二者作出准确诊断和鉴别,尤其X线胸片上均表现为“白肺”时,临床上常把湿肺当成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不但增加了治疗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不良并发症;加上X线难以及时在床边开展,使其在新生儿急诊救治中受到很大限制且存在不可避免的射线损伤。而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超声对肺部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加强,这两种疾病在超声上有不同的表现,也就是说超声可以很容易的将二者区别开来。同时也避免了新生儿X线损伤,对孩子更为安全。

  截至目前,刘敬教授团队已经为6000多个孩子,累计做了20000多例次肺脏超声检查。在他看来,以肺脏超声替代传统X线检查是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

 

 

  启动新生儿超声诊断巡讲

  正如刘敬教授所言,临床医生更相信拍“片子”的结果,一方面是对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这种先进的理念,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在技术层面上,超声诊断新生儿肺病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接受适当的专业培训才能掌握。

  事实上,超声不同于其他检查,对医生操作手法要求较高。同一患者,医生切面扫查技术水平不同,看到结果可能就不同,这一点在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差距尤为明显。

  为此,飞利浦启动了新生儿超声诊断巡讲,将新生儿超声临床实践通过巡讲方式推广到基层医院中。2017年首站在河南平顶山启动,邀请了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贾立群、北京市朝阳妇区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敬教授等新生儿超声诊断领域的专家分别就新生儿消化系统、肺脏、腹部脏器、先心病、新生儿颅内病变和髋关节超声诊断分享了自己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鼓励基层医生拓宽新生儿超声诊断的创新应用,今年飞利浦超声诊断巡讲还将在全国5地举办,预计覆盖2000名基层超声医务工作者。(白轶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