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7月28日> 总第1428期 > 19 > 新闻内容
肝病爱找这些人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实习记者 齐 钰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一鸣惊人”重创身心。这是沉默的肝病杀手的惯常习性。

  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肝脏多加照护,就能很好地预防肝病的发生,

  即便是乙肝、丙肝这种病毒性肝病,也能被有效控制甚至彻底治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介绍。活动背景: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举办科普讲座和义诊。

  五类人群易得丙肝

  760多万丙肝感染者、456万慢性丙肝患者,中国丙肝感染数世界第一。目前,丙肝治愈率已在95%~99%以上,但丙肝的年发现数不足20万。因此王贵强教授提醒,以下五类人群要主动筛查丙肝。

  “第一是1993年前输过血、做过手术的人,那时有些输血感染发生,现在还处于丙肝进展期;第二是做过各种有创检查的,包括修牙、微整形;第三是家有丙肝患者或常做血液透析的人群;以及高危性行为人群和吸毒人群。”不仅丙肝,乙肝也有血液传播,因此要留意各种血液接触环节。

  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或许都潜藏肝炎病毒感染的危机。“比如随处可见的修脚,常常是把脚修出血了,再给下一个人修,如果刀具消毒不到位、下个人也出血了,就有传播风险。打耳洞、纹眉、纹身都是如此。”

  治白发的首乌很伤肝

  除了可防可治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近些年也常见。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格外注意。

  王主任提到,几乎所有的脂溶性药物包括中草药都要从肝脏代谢,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当其冲受到毒副作用损害的必然是肝脏。其中,老百姓习以为常的“调节血脂药物,治皮肤病的药、治骨关节的药,以及治疗白发的首乌,都可能引发肝损伤。”

  王主任提醒,在使用上述高危药物期间,应格外注意定期检查肝生化指标,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乏力、恶心、肝肿大、肝区痛、黄疸、皮疹、畏寒、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脂肪肝也不要大意

  “在欧美国家肝移植的人群里,因脂肪肝引发的肝硬化、肝癌最终导致的肝移植排第二位。”王主任引国外现状强调,应该敲响脂肪肝治疗的警钟。

  同是脂肪肝,分型有不同。单纯脂肪肝是指做B超、做肝脏的弹性检测,就能看到脂肪肝;这时还要进一步检查生化指标——转氨酶。如果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了,需及时干预治疗,任何原因的肝炎若持续进展,都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北大医院肝硬化首次入院的患者,和前20年相比,乙肝和丙肝导致肝硬化的占比从65%下降到50%。但酒精性肝损伤和脂肪肝病的占比却一直在上升”。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研究室主任赵鸿说,搞定脂肪肝有“三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需协同共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