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日医院新国际部肺移植MDT门诊,
我国著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肺移植中心主任王辰院士,
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肺移植中心副主任、肺移植科主任陈静瑜教授
以及肺移植中心相关科室的专家,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影像科、
康复科、放疗科等联合在国际部出肺移植MDT门诊,
帮助患者解决治疗难题,同时推动我国肺移植观念更新。
肺移植,作为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进展到严重阶段时唯一有效、彻底的终极治疗手段,被视为很多患者的救命稻草。
医院要开展规范、高水平的肺移植手术则需要完善、强大的多学科群共同来支撑。肺移植MDT(多学科诊疗)门诊是这一系列治疗流程的第一步、也是各学科联合桥梁的桥梁。
这个肺移植MDT门诊的超群之处在于相关领域大咖强强联合。门诊的王辰院士是我国呼吸学科大咖,带领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
陈静瑜教授是我国肺移植第一人,他的个人手术量已名列全国第一位。同时还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心肺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
此外,胸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康复等相关专家也在门诊中从自己的角度对病例进行询问、阅片、阅读既往病例资料、讨论等,利用门诊有限的时间和资料,给患者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中肯的意见。
在肺移植MDT门诊,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细节——“看病人”。
由于就诊肺移植的很多患者都是终末期,病情不允许在亲自来到医院。所以大夫们也提醒家属在来医院门诊之前最好用手机录一些患者近期的视频,以让大夫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目前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疾病的拼图、制订适合的诊疗方案。
为患者进行肺移植不能像修车师傅那样只想着“换零件”,因为手术费用大概是人民币60万左右,病情不同费用不等。所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综合因素需要为患者和家属考虑周到。
所以在中日医院国际部肺移植MDT门诊,各位专家会和患者家属沟通移植的决心、经济状况、家人的关系等;考虑到其转运途中的风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于手术成功率的解释更是坦诚。同时,大夫们也强烈建议在经济充裕且有持续收入的条件下进行手术。
另外,陈静瑜教授提醒,患者在必要的时候要尽早到医院做肺移植评估。符合肺移植适应症的患者主要有:预计生存期不足两年,疾病内科治疗无效,肺部病情进展加速,氧气依赖或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活动耐受度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差,有些病情如卧床不起,动则胸闷气喘,更需尽早行移植评估。
目前供体短缺,患者经过肺移植评估后则进入等待名单,供肺等待时间平均约为3~6月,若病人肺移植时机太晚,等待的死亡率高达20%以上,另外患者由于基础条件差,移植后恢复慢、费用高、短期内死亡率高、长期生存也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