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大学生毕业致辞中,北大校长林建华用一句“吃亏就是占便宜”寄语学子,引起了不小关注。
吃亏是福,这看似矛盾的表述中,其实蕴含着东方智慧独有的辩证思维。对此,古贤郑板桥曾有注解:“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得利与亏损并无绝对界限,少不意味着恒少,多也未必意味着恒多,却为彼此转化奠定了基础。吃一时之亏,能让对方心平,自己就会心安。内心一安,福祉自来。
细读林校长的演讲,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体会深意。一是主动选择吃亏,反而赢得赞誉认同。林校长列举了自己在美留学时的经历:当时导师用自己的钱而不是科研经费购买了实验工具,看似私利受损,却在制度的灰色地带避免了可能的猜疑,也让大家了解了他的诚信为人。这与中国古代“甄宇瘦羊”的故事一脉相通,大伙都抢肥羊大羊,偏偏甄宇挑了一只最瘦小的羊。甄宇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皇帝的盛赞。
二是积极面对吃亏,反而收获意外惊喜。林校长自述曾失去被推荐前往哈尔滨师范学院读书的机会,一时的不如意让他内心痛苦,但他没有消沉,选择平复心情乐观面对,继续努力,最后在恢复高考后进入了北大学习。
内心保持平和安然,才能理性看待“我之失”,在抉择中正确地判断,或主动让出小利,放弃眼前短利,立足于本心和长远,脚踏实地,争取事业的大成功,实现人生的大目标;或不以一时受挫、暂时失去为意,在困境中磨练心志,重聚勇气,持之以恒,往往在山重水复之后迎来柳暗花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吃亏是福的古理,今人未必都能了然于胸。更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利弊得失、荣辱盈亏算计得细致入微,凡事都以自我得利为准绳,总想找到一条“终南捷径”。一旦不如意,要么中伤他人、损害集体,要么怨天尤人、消沉落魄。这些看上去从来不吃亏的“精明人”,反而失掉了做人的根本,被社会摒弃,被人生抛弃,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成了实际上的输家。
如何让甘于吃亏者不吃亏、让不愿吃亏者不得利,健康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这需要健全法律制度,清正社会风气,使遵纪守法、踏实肯干的人受到褒奖和激励,投机取巧、刻意钻营的人遭受抑制和阻遏,让因“循正而行、守正固本”的福泽,传遍社会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