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活得要多累有多累;他们有才华,本不应该失败,然而却失败了。 我不少同学,为找工作花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准备;然而等到大三的时候,金融海啸来了。他们开始担心找不到好实习,变得患得患失,变得浮躁。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幸运,也找到了工作;可也有一批人,他们实在受够了那种忐忑不安的生活——他们选择了放弃。
也有不少同学,背景很优秀,完全可以申到美国一流的大学;但在申请期间,他们总担心一个问题:“要是所有学校都没有录取我怎么办?”他们天天生活在恐慌之中,没有心思好好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包装好。最后他们大多没获得最理想的收获。
还有一些同学纠结于毕业以后到底该找工作还是申学校;他们不断地犹豫徘徊,找了一会儿工作,碰到点小挫折,就转而申学校;申了一会儿没信心了,掉头再找工作。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他们生活压力很大,他们活得很紧张。然而,却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内心很强大:他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总是很从容,他们总是静下心来好好做成一件事情。
心态决定成败。这句话本身不一定对——因为没有能力,哀兵也不能必胜。然而,如果你在同龄人中,是一个有才华的人,那么,心态确实会决定你的成败。大二偶然的一天,在港大的餐厅里和一个陌生人聊天。他的名字、长相我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在港大读博士。吃饭时他经常在叹气,抱怨生活压力太大。于是我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觉得生活压力这么大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害怕犯错。” 这话说得实在太到位了。尽管大家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大家也都觉得,人的一生是犯不起几次错误的。所以在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在谈论人生规划,谈论优势策略,以避免犯错。各种人生规划大师们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台下的听众们则听得津津有味。
人生是需要规划的,但太注重规划,注重到了“害怕犯错”的程度,只会更加带来烦恼。 我也曾经一度深深受到过度规划的困扰——谁不担心错失机会呢?获得解脱的日子是大二的某一天。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静下心来,仔细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惊讶地发现我其实是一步至少一个错走过来的:在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却也只有前10%。想保送北大,努力搞了两年高中竞赛,没能获得成功。老妈说,你拿到全额奖学金我就支持你去港大,结果没拿到。老爸说,申不到伯克利你就别去美国交换了,结果我没有申到。这些,都已是我如今能够平静接受的事实了。我每迈出一步,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至少会犯下一个错误,而后,则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去弥补。一个错误刚解决没多久,另外一个错误就来了。而更加绝望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有一些错误就是无法逆转。可是,我最后考上了哈佛大学。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我的成绩不是班里第一名,虽然我高考没有拿到状元,但获得了数学单科状元;虽然我没有拿到港大的全奖,但是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的奖学金资助;虽然我没有申到伯克利,但也获得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一整年的交换机会。一句话,虽然每一步我都没有做到最好,但是不知不觉间,我发现曾经和我一同努力、一道赶路的人都慢慢地不见了——这一路上岔道口实在太多。一不小心,身边就又少了几个人,所以走到现在,发现自己身边考上哈佛大学的就只有那么寥寥几个,而我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这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事情。在人生的几次重大考验面前,每一次我都没有做到第一,但是每一步我都做到了前10%。经历过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毕业考研究生这么三步,我每一步都做到了前10%,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10%×10%×10%=0.1%!优秀团队中的前千分之一,当然有资格问鼎哈佛。而事实上,走到今天,我们经历过的挑战和考验又何止三次呢?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每一步都进入前50%的话,经历过了人生的10次大的考验,最后你在人群中是什么位置呢?50%的10次方=0.1%,你依然成为了前千分之一!所以说,只要在人生的重大考验面前都能进入前50%,等到四五十岁,你的生活很有可能就已经无比富足——多少人毕生的梦想。
这就是“积累”的神奇力量。这种计算确实能够帮助我们相信:日积月累的结果必然是水滴石穿。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又相信积累,完全可以很自信地说:给我时间的积淀,我必然能够成功。这种信仰,是自信真正的源泉。“相信积累”带来意义更为重大的改变是:这种信念能够让我们拥有一种强大的心态。让我们看看那些相信积累的人,他们的心态为什么那么好。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呢?“相信积累”又能带给我们多大的人生转变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很有意思的类比。股市是一个很启发人的地方,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股民,绝大部分都是以“天”为时间单位的。股市上涨,他们就开心;股市下跌,他们就难受。这些人的生活必然压力很大,他们的心态必然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放眼望去,没觉得红色会比绿色多。 少数人在股票操作中,可以以“月”作为时间单位。他们的心态好多了,因为很容易就能发现,尽管绿色还是不少,但红色更多了。
如果你在股票市场操作中,以“年”做为你的时间单位的话,你会发现眼中大多都是红色;而且不管绿条多么地“负隅顽抗”,众多的红条总能一直在带动着大盘往上走。很多人羡慕“股神”巴菲特强大的心态,佩服他的耐心。然而又有几人能像巴菲特一样,能够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为心态的单位? 股市揭示了一个简单道理:尽管跌的天数很多,但是长远来看,股指必然是在以10%以上的年复利率高速积累着财富。人生也是一样:尽管我们会经历很多的打击。但是如果你能够把眼光放长远来看,只要你一直坚持把握你的人生,你进步的速率其实是飞快的。大多数人的失败都是这个原因:他们时间单位太小,他们急于求成,所以很容易被“岔路口”带走了。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相信积累,那么你必然活得很快乐。也很容易体会到自己身上惊人的改变。温和坚持,并且微笑,对你来说实在不难做到。你会发现你慢慢在朋友中成为了一名“牛人”。在面对大量未知的时候,很多人患得患失,最终选择放弃,而你却淡定地前行,并获得了只有少数人才会获得的巨大利益。摘自《哈佛之路》,陈颉祺著,知识出版社,作者供图。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