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7月07日> 总第1422期 > 16 > 新闻内容
卒中防治好消息不断
健康时报记者 叶正兴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7日  查看次数:  

  近日,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卒中大会2017在京召开,会议期间,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启动。在这两个脑卒中防治领域的重要会议上,专家们分享了一些关于卒中防治的好消息。  

        振奋,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

  会上发布了我国最新60万人样本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死亡率近年已出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经过年龄标化(统计学数据可比性调整方法)后的数据发现,脑卒中人群死亡率在2000年后已出现拐点,标化死亡率开始下降。”国家卫计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教授说。

  由王文志教授团队和其他专家共同完成的“TrendofdecliningstrokemortalityinChina:reasonsandanalysis(中国卒中死亡率降低趋势原因和分析)”一文在线发表在中国卒中学会官方英文期刊《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此前,2013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在美国著名学术杂志《Circulation》(循环)主刊发表。

  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之前有“脑血管病增长势头很吓人”、“脑血管病发病呈井喷之势”的说法,此次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脑血管病增长势头在可掌控的范围之内,在中国脑卒中并非不能遏制。

  不过,王文志教授坦言,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成为脑卒中的重灾区。未来一段时期防控的重点应放到农村地区,努力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控知晓意识和基层脑卒中防控医疗水平。  踏实,卒中救治医院更多了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在会议上表示,目前全国卒中中心成员已达到1894家,对我国脑卒中患者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大多数医院没有卒中中心的概念,很多医院在有效时间内不能完成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溶栓和取栓治疗,这两年随着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不断推动,各地区卒中中心建设有了稳步提升。”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杨弋说。自2015年中国卒中中心成立以来,目前吉林有超过40家医院进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其中2家挂牌综合卒中中心,杨弋教授介绍称,随着卒中中心建设,吉林全省溶栓病例有了快速增长。

  杨弋教授认为,卒中诊治和其他疾病不一样,需要体系化建设,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涉及到院内流程打造、人员构架及急性期治疗技术的开展。

  “区域性卒中中心防治体系环环相扣,好比下一盘棋。”杨弋教授表示,2015年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立后,相继发布了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在指南指导下,吉林省区域性卒中防治体系也得以完善,形成了有效的上下转诊、交流合作,患者急性期的及时救治和规范的二级预防有了明显进步。  厉害,脑卒中领域迎来三个第一

  在“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启动会上,同时发布了脑卒中领域的三个第一。

  第一个血管内取栓的“十三五”重大专项据统计,我国卒中急诊仅有5%的患者能在发病4小时内到医院接受治疗,仅0.4%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动脉取栓治疗,而美国已有10%的患者可以在6小时内接受取栓治疗。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主任缪中荣教授是此次“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旨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提高卒中急救能力,减少时间延误,为更多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机。

  第一个脑卒中急救流程管理APP 卒中疾病突发一般都在医院外而不是院内,院前急救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一环,规范流程、准确判断和科学处理对于疾病诊治和预后有很大影响。

  “一个脑血管病患者的既往病史,在急救车的Ipad上就能了解到基本信息和危险分层,可送到地理位置最近的医院,最快速度给患者开通血管治疗。”天坛医院王晨教授表示,“天坛急救”APP发布,标志着中国脑卒中急救真正开启了互联网+的模式。

  第一个脑血管病I类新药“十三五”研究丁苯酞,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药集团开发的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I类新药。此次“十三五”重大课题的子项目——“丁苯酞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疗效研究”启动,实现了继国际五大研究发表后首个药物与血管内治疗的联合应用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