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夏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
擅长:儿童龋病的综合防治,儿童前牙外伤的诊疗
儿童口腔疾病高发,但很多家长不重视,重视了也治不对,因为很多儿童口腔病,和大家想得不一样。
乳牙不好新换恒牙会受累
“乳牙蛀了等着换牙就行了,单独去看(牙)是浪费。”3~5岁是龋齿高发时期,但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只是“临时工”,坏了还有恒牙替,因此干脆放弃了对乳牙龋坏的治疗,但是实际上,乳牙不好的话,孩子的恒牙也会受累。
夏斌主任介绍,乳牙龋蚀会使口腔环境恶化,可能导致后继恒牙龋坏,也可能导致恒牙错合畸形,影响孩子面容;同时,乳牙龋坏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最后,因龋残损的牙冠还会对唇、颊、舌黏膜产生刺激,损伤口腔软组织,严重的牙冠崩解还可能影响孩子发音及心理发育……总而言之,乳牙这个“临时工”其实相当重要。
“乳牙的牙釉质薄于恒牙,矿化的程度也低,也就是说乳牙的保护壳厚度(釉质)硬度都不够,所以更容易坏。有的乳牙从小黑点发展到大洞只要三个月!但是孩子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所以很多孩子来就诊,医生说要杀神经,家长还不理解。其实孩子的牙已经坏得很厉害了。”夏斌主任提醒,孩子的乳牙坏了一定要去有儿童口腔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专业的医生才能给出真正专业的治疗意见。
牙颌畸形非专科真看不好
正常情况下,人闭上嘴巴的时候,前排牙齿的状态应该是上牙在外侧,下牙在里侧。
但有些人的牙齿却是下牙在外侧,上牙在里侧,这种现象俗称“地包天”,学名叫反颌,在医学上属于错颌畸形,是口腔科的常见病。
反颌分三类,牙性的、功能性的,还有骨性的。
牙性反颌即仅仅是牙齿反颌,患儿面部骨骼无恙;功能性的是婴幼儿时哺乳姿势或奶瓶喂奶方式不当导致的;骨性反颌最麻烦,患儿的面部骨骼存在着畸形,需要很长的周期去干预,同时非专业正畸医师处理不好。
“儿童是发育性、变化性很强的治疗个体,所以,儿童正畸治疗存在着很强的时机性,不同的反颌情况需要干预的时机,方法也可能会很大不同,需要很专业的正畸医师来评估,不是所有口腔医生都能做的。”夏斌主任提醒,孩子反颌治疗一定要找有专业正畸培训背景的医师进行,否则有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做正畸,而问题没得到纠正,反而情况更严重,比如由单纯的下颌前突变成双颌前突,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
窝沟封闭不能预防所有龋齿
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医生会建议做窝沟封闭。窝沟是磨牙上凹凸不平的凹槽和沟隙,容易聚集细菌,少年儿童中70%~80%以上的龋齿都发生在窝沟。用一种有机高分子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窝沟部位,就能给窝沟穿上一层“铠甲”保护窝沟不被龋坏。但即便做完了窝沟封闭,龋齿还是可能发生,因为儿童邻面龋病的发病率也不低,而窝沟封闭只“管”光滑面龋,根本“管”不了邻面龋。
“4岁~5岁的孩子很容易发生领面龋。刷牙对邻面龋预防作用有限。应该用牙线,只有牙线才能触及牙齿的邻接面,清洁牙与牙之间的菌斑。”夏斌主任说,很多家长不敢用牙线主要有两个顾虑,一是怕牙线把牙缝变大,但其实牙齿之间存在天然的缝隙,一两根纤维粗细的牙线完全不会再“撑大”牙缝;二是很多人刚开始用牙线时出现了牙龈出血,这是正常现象,从来没有用过牙线的牙齿邻界面之间肯定有炎症,在刚使用牙线时很可能出血,随着菌斑的消除和牙龈炎症的消退,出血现象也会停止。
家长在给乳牙刚出,还不能刷牙、不能用牙线的宝宝做口腔清洁时不能“心慈手软”,要用力、反复擦拭所有乳牙牙面,做到用来擦拭的棉布、纱布,进去是白色出来还是白色,才算清洁到位、不留菌斑。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拥有80名医护人员,年门诊量13万~14万人次,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病种最全的儿童口腔专科。儿童口腔病难治,难在孩子不配合,该科采用的行为管理、全麻镇静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低龄儿童的口腔问题。4岁以下幼童占该科门诊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