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因为有发热症状,同时患儿身上会出现皮疹,因此常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等。
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介绍,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小儿川崎病主要有“五大症状”:一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后仍有发热且超过5天,发热后2~4天,出现以躯干、四肢为主的弥漫性充血性红斑,以前胸、后背最为多见,面部、四肢也可以见到。这种皮疹大约持续4~5天后才消退;二是发热后双眼球结膜弥漫性充血;三是口唇潮红如樱桃,并口唇干裂、出血,口腔黏膜充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似杨梅。四是病初(1~9天),手指和足趾肿胀、发硬,手和脚的掌面发红。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时(9~2l天),出现沿手指和脚趾端指甲床成模样地大片脱皮,有的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也出现脱皮。五是在颈部可触摸到肿大的非化脓性淋巴结,约蚕豆大小。(吴 志 李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