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生活中遇到某个场景,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2~3次。
具体原因要从我们的记忆系统说起。当大脑看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常常要判断以前是否见过它。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记得”,第二种是“熟悉”。问题就出在熟悉感上。
有时,我们没见过某个东西或场景,但是它的某些特点,与之前见过的东西或场景类似,于是大脑就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熟悉感。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单词,然后,再给他们呈现一系列单词,让他们判断哪些见过,哪些没见过。如果有个单词没出现过,但与之前的某个单词有联系,许多被试者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之前见过。这种现象叫做“虚假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眼前场景的某些特征与之前的场景类似,于是,大脑产生了虚假的熟悉感。甚至,梦境里经历过的场景,也可能带来这种熟悉感。研究发现,做梦比较多的人,既视感出现的频率也更高。
进一步说,在生理层面,既视感可能与大脑的颞叶及额叶之间的互动有关。记忆系统主要与颞叶有关。当颞叶遇到某种扰动,就会产生记忆的紊乱。额叶检测到这种紊乱以后,就会强行做出解释,从而引发既视感这种奇怪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常遇到既视感,老年人就没那么频繁。因为年轻人的额叶功能更健全,更容易监测到记忆系统出现的扰动。
据科学松鼠会,沉默的马大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