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6月06日> 总第1413期 > 23 > 新闻内容
创伤急救有中国模式
健康时报记者 黄兰君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近日,首届全国危重症急救培训班暨首届全国危重症急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并启动“安全中国,百县工程”。以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牵头打造的创伤救治“中国模式”的全国布局已覆盖至县级医院,打造以县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健康时报记者  黄兰君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死因。县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立后,车祸伤救治将实现最近救治点的最专业高效的标准化救治。

  拼特色:打造创伤急救的中国模式

  “交通损伤造成的死亡居世界意外伤害死亡率首位。数据统计,我国70%的交通事故死亡都发生在车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姜保国介绍。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创伤救治体系多以独立创伤救治中心为基础,创伤救治中心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匹配相应的人员、设施,根据患者伤情实行严格的转运管理。这套模式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几十年了,但却并不能照搬到中国。

  姜保国表示,发展迅猛的三级综合医院都有潜在的救治团队。“可以深挖现有资源优势,让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因此,姜保国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即以一个政府主辖区(100万~300万人口)作为体系建设的区域单位,协调院前和院内救治联络;以当地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五六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捡、转运救治流程,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相应医院。

  这个被称为创伤急救的“中国模式”,同样也实现了高效的“中国速度”——整体救治时间由平均的87.52分钟降至40.76分钟,同比缩短了53.43%。

  拼速度:第一时间在基层就能救命

  “我自己感受到,北京这几年的市内创伤在减少,但空中转院来北京的伤者却越来越多。”姜保国感慨,但意外往往是最等不了的,错过了黄金时间就等于玩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成功组建创伤救治团队,并构建了一体化的严重创伤救治流程。创伤救治团队主要包括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颌面外科,以及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医疗专家,为患者提供急诊复苏、生命支持、危重期的规范化护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救治。

  从2011年开始,姜保国教授团队就在全国36个地区建立闭环式二级创伤救治系统,“得让意外出现时,先能找到一个救命的地方。”因此他们对全国的县级、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培训致命损伤的处理。“比如动脉损伤止血、气管插管等保护生命的措施要第一时间做到,才可能进一步急救。”救命任务,可交给离意外最近的救治点来完成。

  经反复论证,姜保国团队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创伤救治二级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上百个市/县域(100万~200万人口),依托当地大型三级医院建立创伤救治中心,选取4~6家二级医院建立创伤救治点,形成该区域内创伤救治二级网络系统。

  拼专业:创伤急救要打多科室组合拳

  车祸伤等复杂创伤急救,不是一个急救科室就能包打天下的。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到专业救护团队,再到多科室严阵以待协力攻坚,需要的是组合拳出击应对,及规范化救治流程的保驾护航。对此,北大人民医院率先摸索出新模式,并专门建立了一套信息沟通体系。

  “救护车跟急诊中心是链接在一起的,前方急救医生在路上可以先评估损伤反馈给医院的急救中心,大概多久会到,都提前报备。”据姜保国介绍,“急诊会根据伤者的情况呼叫相关的专家,提前准备。”这种流程下,医院的专家团队比伤者还会先到急诊。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每个科室要求提供临床医生排班,急诊科接到伤情后可立即呼叫相应科室专家共同会诊讨论,决定治疗方案。

  姜保国感慨,到目前为止,创伤救治在教学上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很多外伤知识结构被分散在各学科的分之下,难以统一教学。因此,常常会在碰到多发伤病人的时候,哪个科室都无法下手哪个科室都不想接。“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没有能力去救治。”但随着急诊院前、院内沟通的攻坚战的打响,北大人民医院很多临床大夫都成为了急救的一把好手。“创伤急救体系必须是院前急救团队、急诊急救团队、专科救治团队三方面相互配合。”三足鼎立,哪条腿都不能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