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6月06日> 总第1413期 > 21 > 新闻内容
通往哈佛之路
摘自《哈佛之路》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查看次数:  

  作者陈颉祺:高中先后就读于杭州第二中学浙江省理科创新实验班和北京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高考成绩优秀(数学状元),获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第一志愿录取。201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精算专业,同时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美国顶尖研究生院录取。2010-2012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现回国从事投资工作。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代人,拥有和我们一样丰富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面向国外的大学教育。然而,一个巨大的疑问横亘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美国、香港地区、内地的本科教育各有利弊,我(我的孩子)到底最适合什么?”

  我很幸运,陆续就读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及多所美国顶尖学府。几年间也参与了不少教育咨询工作。希望能用我的所见所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不过,这并不是我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高等教育高度普及化的今天,大学文凭已不再是“铁饭碗”。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仅是个开始,更为重要而具体的命题是:我的大学应该如何度过?上大学为了什么?大学四年什么最重要?我离国际舞台还有多远?毕业以后的人生又该如何抉择?

  大学生们实在是有着太多共同的困惑。而令我惊讶的是,对于这些话题,市面上很难找到相关的书籍。本书这些话题并不会因为太具体而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这里每一步的错失都会造成本科教育的巨大缺憾。

  本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针对大学生一些共同的困惑,总结优秀学生的心得,特别是发掘其背后的道理,寻找带有普适性的优势策略,分享给更多的人。

  大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学知识、交朋友、谈恋爱和最终的一纸文凭。经历中国最好的高中教育,随后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走到哈佛大学,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最应该学习的,然而课堂中从来不教的,是学会思考——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学会思考更为重要了。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他们不快乐。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着巨大的压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总是患得患失,不满现状却没有自信去改变,既满怀希望又很容易绝望……丰富的本科经历,让我也有幸接触到了这么一些同龄人:他们经历着和所有人一样的挑战,却用另外一种态度去生活。他们总是能够从容地、慢条斯理地做着该做的事情,然后有所成就;他们很少滔滔不绝,却总是能够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总是带着平和的面容,却从骨子里透射出一种真正的强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在和他们的不断交流中,终于被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所有的差异,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些思考方式的不同。而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思考方式是可以解读、模仿而最终习得的。该如何去习得这些思考方式,开始人生的思想启蒙,最终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才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学会思考,是获得人生幸福的第一步。写作这本书,是希望告诉更多的人,只要经历过一样的挣扎,优秀的习惯和品质都是可以通过模仿而最终习得的。你也可以和我、和他们一样优秀。所以,这本书适合每一位想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轻人阅读。本版内容摘自《哈佛之路》,陈颉祺著,知识出版社,作者供图。待续

  最省力的学习方法

  好的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然而方法也会强化人的本性:懒惰。

  而最为可怕的是,我们生存的社会,正在不断地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各种辅导书都声称自己的方法有神奇的功效,各种“状元学习法”充斥着书店的柜台,很多辅导班和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一个月变成优等生”、“一个暑假考入北大清华”的标语。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隐藏的想法:“最好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不费力气地拿到高分!”

  我不知道自己学业上的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方法,但中学时代的我,从来不会想“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法学习”。那时我脑子里想法很简单:上课认真听讲、学过的东西复习总结、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然后我总觉得有点奇怪:我只是把我应该做的事情都认真做完了,却总被人认为“这孩子学习很有方法”。

  进入大学后,我也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讨论过。我发现优秀的同学在中学时都很少购买课外教辅书,却都能认认真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也许在学习上,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聪明的——老老实实学习。

  背英语单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很多高中生都抱怨单词很难背,然而出于考北美研究生需要,很多人都要参加GRE考试。对中国考生而言,这门考试的难点在于:需要拥有20000左右的英文单词量,而大部分大学生即使通过了大学四级或者托福考试,他们的单词储备也只有4000~6000。

  对我而言,背单词的技巧只有一个:在不同的时间,重复用这个单词刺激大脑。换句话说,背单词的王道只有一个:老老实实一遍一遍地背诵。在我的单词书上,每一个单元我都清晰地注明背了多少遍。这个痛苦的过程,我不相信有任何人,任何技巧可以代我完成。

 

  关于总结和背诵

  我小学时候喜欢下中国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里的街边找老爷爷下棋,老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指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不知不觉地,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最后居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认识到“复盘”对我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在中学阶段,我从来没有主动去做过任何一本课外习题集。但是不管是在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总结:做对的题,要去回想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思考的;做错的题,要去思考当初的思考方式,错在了哪一步。我惊讶地发现,仅仅是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但如果你的习惯是好的,你往往很难知道为什么这样是好的;可如果你的习惯不好,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因为你的生活会因坏习惯而受到惩罚。

  上高中时,我一直以为总结是最重要的,而背诵只是一个副产品。后来到了大学,偶尔回想起中学的各个科目,总是惊讶地发觉: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总结的。脑子里留下的只有当时不经意间背诵的知识。这种经历让我相信:背诵,记忆,才是学习最后的目的。

  总结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而背诵才是目的。再观察身边每一个让人觉得很传奇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只有一个:知道很多东西,记得很多东西。讨厌背诵的你,千万不要忘了,死记硬背其实有另外一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同义词:博闻强识。

 

 

上一篇 下一篇